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基于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2:14

  本文关键词:基于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久以来,关于情感的研究大多来自于心理学,心理学者倾向于将情感看作个体的一种心理特质,并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方法从个体情感本身这一微观层面进行考察。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出现,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研究视角。情感作为“主观社会现实”,其形成和固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20名在校大学生的情感状况进行了深入访谈,从社会建构论出发,对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建构机制进行了考察。在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而米的社会建构论认为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 本研究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和社会学解析,构建出了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运行机制,主要由情感的社会支持方式(对象)、情感的社会沟通方式(渠道)和情感的社会接受方式(规则)三部分组成。同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感表达不仅受动机、需求等心理因素的制约,还受经济条件、社会规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情感表达机制运行的过程是不断形塑大学生自我身份的过程。最后提出三方面的对策: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的社会性格;注重大学生情感管理培养,提高个体和社会的情商力;构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平台,最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情感表达 社会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问题的提出8-9
  • 2 文献综述9-19
  • 2.1 有关情感的研究9-13
  • 2.1.1 情感的界定9-10
  • 2.1.2 情感表达10
  • 2.1.3 国外有关情感的相关研究10-12
  • 2.1.4 国内对于情感的相关研究12-13
  • 2.2 有关社会建构的研究13-17
  • 2.2.1 建构主义13-14
  • 2.2.2 社会建构14-16
  • 2.2.3 国内有关社会建构的研究16-17
  • 2.3 当前研究的启示与不足17-18
  • 2.4 研究意义18-19
  • 2.4.1 理论意义18
  • 2.4.2 现实意义18-19
  • 3 研究设计19-21
  • 3.1 研究目的19
  • 3.2 研究思路19
  • 3.3 研究方法19-21
  • 3.3.1 文献法19
  • 3.3.2 访谈法19-21
  • 4 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学解析21-38
  • 4.1 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现状21-26
  • 4.1.1 大学生情感表达的负向因素分析21-25
  • 4.1.2 大学生情感表达的正向因素分析25-26
  • 4.1.3 小结26
  • 4.2 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支持方式26-32
  • 4.2.1 当代大学生人际互动的困境26-28
  • 4.2.2 父母28-29
  • 4.2.3 朋友29
  • 4.2.4 非正式组织29-30
  • 4.2.5 重要他人30-31
  • 4.2.6 其他31-32
  • 4.3 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沟通方式32-35
  • 4.3.1 对内沟通32-33
  • 4.3.2 对外沟通33-35
  • 4.3 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接受方式35-38
  • 4.4.1 情感控制35-36
  • 4.4.2 情感的社会问题36-38
  • 5 讨论38-44
  • 5.1 情感表达的运行机制38-39
  • 5.2 情感表达的社会建构39-40
  • 5.2.1 大学生情感表达主客体关系的社会建构39
  • 5.2.2 大学生情感表达社会沟通方式的社会建构39
  • 5.2.3 大学生情感表达社会接受方式的社会建构39-40
  • 5.3 情感表达形塑大学生的身份认同40
  • 5.4 提高大学生情感表达水平的建议与对策40-43
  • 5.4.1 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的社会性格40-41
  • 5.4.2 注重大学生情感管理培养,提高个体和社会的情商力41-42
  • 5.4.3 构建大学生与社会间的沟通平台42-43
  • 5.5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访谈提纲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鑫;;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其教育初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春元;;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人格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王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世纪桥;2008年18期

4 齐占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基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李正东;胡桂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6 徐焕然;;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7 胡俊;;大学生篮球运动与健康人格关系解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01期

8 覃名干;;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1991年03期

9 芮光正,许晓芊;大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刍议[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张娟;刘竞;;大学生素质教育刍议[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萧家芳;;大学生感恩观现状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陶建华;谭铁牛;;语音和人脸表情同步的双模态情感表达研究[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林兵;;浅论中国花鸟画艺术中的吉祥内涵[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感表达和个人评价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雪竹;李炎锋;;更新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6 徐祝林;;李白诗中之酒情感表达[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谈正;郭春霞;邢延超;;单幅人像的全自动3D重建及情感表达[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我国大学生需要结构的调查[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张利军;;歌唱艺术的呼吸与控制原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何大安;;家庭潜能的发挥与精神康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轩 钟钢;建立大学生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钟笛 本报记者 杨军;淮北选煤厂 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N];安徽经济报;2011年

3 周鹏;界首市培养高素质计生专干[N];中国人口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唐景莉 翟帆;一个大学生培养成本有多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邰洲湛;泰州启动千名“村官”大学生培养计划[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高超;延吉率先建立80后大学生党总支[N];延边日报(汉);2011年

7 特派记者 王强;把大学生培养成“金蓝领”[N];吉林日报;2009年

8 于杰;大学生应着重提高“软能力”[N];光明日报;2005年

9 蒋峥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培养教育[N];湖南日报;2004年

10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 肖红慧;是“天之骄子”还是“啃老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元;基于人工心理的服务机器人交互平台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2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信勇;写作疗伤[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6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谢波;普通话语音情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孟庆梅;仿人头像机器人人工情感建模与实现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吕丽莉;高校学生组织的民主建设[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佶东;基于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龙娟娟;信息图形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邓青;探讨影像记录中的情感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郭玲;夫画者,从于心者也[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李静;以情感体验为目标的情侣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6 李晓楠;首饰与情感[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龚畅;解读水彩艺术的情感世界[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菲菲;光影语言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与美感表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廖卉;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字、声、韵”[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寇吉梅;设计中字体的情感传达[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大学生情感表达的社会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85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