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闹”问题的法治透视及解决路径
发布时间:2024-03-04 03:39
"校闹"是因教师维权、学生伤害事故、所有权归属等问题而引起的,相关人员出于利益诉求、情感宣泄而实施的,扰乱教学秩序,甚至侵犯校内人员权利的违规违法行为。其成因主要在于公民法治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司法低效和执法不严。借鉴英美等国经验,我国可以从形成法治教育集合影响力,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提高司法效率和执法水平,为化解教育纠纷提供实践保障,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增强学校处理教育纠纷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校闹"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校闹”及其负面影响
(一)何为“校闹”
1.“校闹”的界定
2.“校闹”的分类
(二)“校闹”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1. 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 破坏学校的公众形象
3. 迫使学校办学行为日趋保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闹”现象屡现的法治归因
(一)法治意识淡薄是“校闹”行为发生的文化根源
(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为“校闹”行为留下了空间
(三)司法低效和执法不严是诱发“校闹”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校闹”现象规制的法治途径
(一)形成法治教育集合影响力,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二)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
(三)提高司法效率和执法水平,为教育纠纷的解决提供先决条件
(四)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增强学校处理教育纠纷的能力
本文编号:3918840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校闹”及其负面影响
(一)何为“校闹”
1.“校闹”的界定
2.“校闹”的分类
(二)“校闹”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1. 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 破坏学校的公众形象
3. 迫使学校办学行为日趋保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闹”现象屡现的法治归因
(一)法治意识淡薄是“校闹”行为发生的文化根源
(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为“校闹”行为留下了空间
(三)司法低效和执法不严是诱发“校闹”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校闹”现象规制的法治途径
(一)形成法治教育集合影响力,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二)加强教育立法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供给
(三)提高司法效率和执法水平,为教育纠纷的解决提供先决条件
(四)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增强学校处理教育纠纷的能力
本文编号:391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91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