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22:1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职业探索是指个体对环境和自我进行搜寻了解以帮助个体职业发展的活动。职业探索包含有两个维度,分别是环境探索维度和自我探索维度,对环境的探索一般是指对于职业信息的探索以及相关的职业定向活动;而自我探索一般指个体通过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和背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使自己更深入的了解自我。职业探索为日后的职业决策奠定基础。 Super是职业发展领域非常重要的影响人物,他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强调了职业探索在个体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职业探索是个体职业决策的基础。Super(1957)指出个体因素(例如:个体态度、个性特征、内在兴趣等等)和环境因素(父母、同伴和其他重要人物等的影响)会影响探索技能和探索行为发展,但是没有提供这些特定因素的细节。以前的研究在动机、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功能、同伴关系等环境因素方面有巨大的突破,然而结合两方面进行共同研究的却很少。本文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职业探索这个前提出发,选取了依恋和自我同一性两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探讨二者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依恋理论提出个体与家人的情感联结给孩子提供了安全的港口,让他们在面临压力情景时,也能够积极地探索(Ainsworth,1982)。拥有安全依恋关系的个体能够更具有信心和勇气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活动。Erikson提出的同一性理论更是强调不同阶段的个体要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只有调整好内在自我以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个体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的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任务时,能够更积极的进行职业探索,为职业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自我同一性和职业探索均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职业探索明显好于女生;大一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弥散维度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四学生在成就维度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个体的职业探索也随之增强。 (2)依恋在独生子女和家庭住址方面存在差异,自我同一性在独生子女方面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母子沟通方面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母子疏离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家住城市的个体在母子沟通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家住在农村和城镇的个体,在母子疏离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家住农村和城镇的个体。独生子女在弥散维度和排他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3)依恋各维度与职业探索的两个维度均有显著相关,依恋对职业探索有显著预测作用。 (4)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均与职业探索的两个维度有显著相关,自我同一性对职业探索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5)自我同一性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亲子依恋 自我同一性 职业探索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1 文献综述13-27
  • 1.1 依恋研究综述13-17
  • 1.1.1 依恋理论13-15
  • 1.1.2 依恋的相关研究15-17
  • 1.2 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17-23
  • 1.2.1 自我同一性理论17-20
  • 1.2.2 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20-23
  • 1.3 职业探索行为研究综述23-25
  • 1.3.1 职业探索理论23-24
  • 1.3.2 职业探索的相关研究24-25
  • 1.4 依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25-26
  • 1.5 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26-27
  • 2 实证研究设计27-30
  • 2.1 研究目的27
  • 2.1.1 探讨大学生依恋、自我同一性、职业探索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7
  • 2.1.2 探讨大学生依恋、自我同一性和职业探索的关系27
  • 2.2 研究假设27
  • 2.3 研究意义27-28
  • 2.4 研究方法28-29
  • 2.4.1 被试28
  • 2.4.2 研究工具28-29
  • 2.5 施测方法与程序29-30
  • 2.5.1 施测29
  • 2.5.2 数据分析29-30
  • 3 结果30-39
  • 3.1 依恋调查的人口学资料统计30-31
  • 3.2 自我同一性调查的人口学统计31-32
  • 3.3 职业探索调查的人口学统计状况32-33
  • 3.4 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33
  • 3.5 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职业探索的比较33-34
  • 3.6 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大学生职业探索的比较34
  • 3.7 依恋、自我同一性状态与职业探索之间的关系34-35
  • 3.8 依恋对职业探索的预测35-36
  • 3.9 自我同一性对职业探索的预测36-37
  • 3.10 依恋、自我同一性对职业探索的影响37-39
  • 4 讨论39-45
  • 4.1 依恋、自我同一性和职业探索的描述性统计结果39-41
  • 4.2 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41-42
  • 4.3 研究结果对大学生职业教育辅导的启示42-45
  • 5 结论45-46
  • 6 研究展望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4
  • 附录54-57
  • 附录一:IPPA54-55
  • 附录二:自我同一性问卷(意识领域)55-56
  • 附录三:职业探索问卷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强;于文宏;;依恋研究述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黄桂梅,张敏强;依恋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3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4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5 李文道;邹泓;赵霞;;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6 王树青;石猛;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7 李彩娜;周伟;张曼;;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8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9 陈会昌,梁兰芝;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1期

10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慧玲;施国春;张淑华;;择业效能感和结果期待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宋海荣;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杨新惠;民办高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江小燕;大学生依恋关系与生涯发展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分化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岩弟;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及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22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