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
本文关键词: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时下,它历久弥新,伴随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号角,“和谐理念”正以其提纲挈领的优势沁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比如:政治、经挤、文化、教育、医疗、司法……俨然一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荣世景。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必定要在价值取向方面有所选择。而理念解决的正是价值取向问题。和谐理念源远流长,其对教育的引领亦古已有之。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教育之和谐理念的探讨也从未停息。现今,对于教育之和谐理念的研究愈发是教育界的热点课题之一,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然而,面对可喜的成绩,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地省思。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教育之和谐理念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给后辈研究者提供了继续研究的机会和深入挖掘的空间。教育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和谐理念呢?这是一个发人深思、耐人深究的问题。人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主线。人,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外延,只有完整地理解人,才能全面的把握人,完美地成就人。基于前辈之研究,竭己所能,为完善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尽绵薄之力,试提出以下四个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 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之一:浑然一体。真正的教育就是要抵达浑然一体的境界。在此境界中,作为个体的人实现自身的和顺,继而达到群体的和睦,同时,人与自然界、与超越界也能和善、和洽地相互通融,且彼此相互交织成为一个阡陌纵横的无限和谐立体网络。它们是渐次递进的四个层面,教育只有完整地把握这些层面,才会达到所要追寻的美好境界。 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之二:和文载教。文化承载教育,教育传承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的理念与追求,理应是承载教育的主要文化。同时,和谐文化理应在教育的传承中实现继承与超越,达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也应融通更多合理元素,以求与教育圆融,以成就教育。 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之三:知和曰常。即要想实现和谐,就需要知道和谐的道理、规则。而“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实现和保持和谐唯有把握好“度”。因而,“度”是和谐的道理、规则。万事皆有“度”,教育亦不例外。无疑,“度”理应是教育之和谐理念的核心。正常情况下,人在一生中会历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么,“度”自然就是这三种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它们各自都成为适度的教育,且相互配合融洽时,无疑,伴随人之一生的教育是不会有偏颇的。 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之四:寓教于和。真正的教育就是要观照幸福美满的人生。人生问题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和谐的人生成就幸福的人生。教育的鹊的就是要实现人生幸福。而智慧、精神和信念是人生的主要支柱。教育应对人的智慧、精神和信念有所作为。那么,作为观照人生幸福的教育应该启迪和谐智慧、涵养和谐精神、强化和谐信念,以成就和谐人生,实现人生幸福。 尽管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境界,似乎有些高不可攀。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谐理念如有一份幸运,教育天空将添一片异彩。毋庸赘述,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必定会为人类指明一条通往人皆憧憬的美好教育之路。
【关键词】:教育 应有 和谐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一、引言11-18
- (一) 概念界定11-13
- 1. 理念11-12
- 2. 和谐理念12-13
- (二) 研究意义13-18
- 1. 教育的价值选择13-14
- 2. 教育现实的反思14-15
- 3. 现状研究的需要15-18
- 二、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18-68
- (一) 浑然一体18-33
- 1. 个体19-24
- 2. 群体24-27
- 3. 人与自然界27-30
- 4. 人与超越界30-33
- (二) 和文载教33-44
- 1. 继承与超越34-38
- 2. 人文与科学38-41
- 3. 冲突与融合41-44
- (三) 知和曰常44-56
- 1. 家庭教育:允执厥中45-48
- 2. 学校教育:执两用中48-52
- 3. 社会教育:和而不同52-56
- (四) 寓教于和56-68
- 1. 启迪和谐智慧57-60
- 2. 涵养和谐精神60-63
- 3. 强化和谐信念63-68
- 三、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5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76
- 致谢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肖毅;;基于和谐: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对中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谢安邦;覃玉荣;;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4 吴黛舒,宋广文;教育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历史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5 杨叔子;科学人文 不同而和[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舒远招;;人的思维与存在究竟关系如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思维与存在关系论[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7 李文政;;谈和谐理念在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8 束鹏芳;;和谐:一种文化思维和教育视野[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3期
9 胡海舟;;教育也应“和”而“不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22期
10 刘文霞;教育哲学应有的意蕴[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云山;[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伟;弘扬“和谐理念”:全面探索基础教育公平实现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2008年
2 柳春松;和谐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3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