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10 08:05

  本文关键词: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素质创新教育的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当前,焦虑问题被认为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最常见的情绪问题。引起中学生焦虑的因素众多,在主观原因研究中自尊和归因是探讨的重中之重。在过去,心理学家们更多研究了外显自尊水平与焦虑的关系,随着内隐自尊的提出,又开始着手将内隐自尊范式引入焦虑的研究。但后来自Kernis提出自尊的稳定性一词后,虽然学者们都理论上认为自尊稳定性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还很少看到有类似的实证研究,对焦虑者内隐自尊稳定性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一方面验证前人研究中有关焦虑者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水平的特点,另一方面旨在通过失败情境操纵,引入归因诱导这一变量来对比探讨焦虑者和正常人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变化情况,从而拓展自尊特性,扩大对焦虑者的了解范围。 在本文综述部分,主要概述了焦虑的含义、类型以及中学生焦虑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介绍了自尊的内涵,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水平及其稳定性,和他们分别对焦虑产生的影响;回顾了归因的定义,归因诱导在目前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归因与焦虑、自尊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实验一首先运用自评焦虑量表(SAS)和特质焦虑量表从533个中学生中挑选出80个被试,分别是焦虑组40人,正常组40人(虽然这样得出的焦虑被试并不满足临床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但是这两个量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了解被试的近期心境)。利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他们的外显自尊,EPRIME编制的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从而对比焦虑者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与正常者的差异,以及探索焦虑者自身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是选用实验一的被试,采用2(被试类型:焦虑组,正常组)*4(实验处理:不参加测验,只给失败反馈,内归因失败反馈,外归因失败反馈)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让被试参加难度较高的自编图形推理题,创造失败情境,通过测验指导语和测验反馈语来给予不同被试不同的归因诱导。随后再次对被试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测量,与实验一中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协方差分析,判断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以期为心理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本研究发现:1、无论是焦虑状态的中学生还是正常状态,均存在内隐自尊效应,他们的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外显自尊,焦虑者明显低于正常者。2、焦虑状态的中学生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正常状态下的正好相反。3、无论焦虑状态的中学生还是正常状态的,失败操纵都对其内隐自尊产生影响,内隐自尊降低;对外显自尊不产生影响。4、无论焦虑状态的中学生还是正常状态的,归因诱导均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产生影响,一次诱导不能产生实质改变。
【关键词】:焦虑 自尊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自尊稳定性 归因诱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
  • 2 文献综述9-17
  • 2.1 焦虑概述9-13
  • 2.1.1 焦虑的含义9-10
  • 2.1.2 焦虑的类型10-11
  • 2.1.3 中学生焦虑形式11-12
  • 2.1.4 中学生焦虑的原因12-13
  • 2.2 自尊概述13-16
  • 2.2.1 自尊的内涵13-14
  • 2.2.2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14-15
  • 2.2.3 自尊的稳定性15
  • 2.2.4 自尊与焦虑情绪15-16
  • 2.3 归因概述16-17
  • 2.3.1 归因与归因诱导16
  • 2.3.2 归因与焦虑16
  • 2.3.3 归因与自尊16-17
  • 3 研究构思17-18
  • 3.1 问题提出17-18
  • 3.2 研究假设18
  • 3.3 研究意义18
  • 3.3.1 理论意义18
  • 3.3.2 现实意义18
  • 4 实验研究18-28
  • 4.1 实验一 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状态18-24
  • 4.1.1 目的18
  • 4.1.2 方法18-20
  • 4.1.3 结果与分析20-22
  • 4.1.4 讨论22-24
  • 4.2 实验二 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的中学生自尊影响24-28
  • 4.2.1 目的24
  • 4.2.2 方法24-25
  • 4.2.3 结果与分析25-27
  • 4.2.4 讨论27-28
  • 5 总讨论28-29
  • 6 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29-31
  • 6.1 研究结论29-30
  • 6.2 不足之处30-31
  • 参考文献31-34
  • 附录34-41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璐;;综述自尊研究的新进展[J];才智;2011年20期

2 胡自豪;谢国栋;;肥胖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实验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戚静;王晓明;李朝旭;李雯;赵娜;;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冰丽;;内隐嫉妒与内隐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静;梁宁建;;内隐自尊的ERP与EB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程绍珍;葛操;潘玲;;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进;杨福义;;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杜岩英;雷雳;;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许绍康;王玉杰;;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及其与抱负水平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史占彪;张建新;;恋情嫉妒倾向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唐日新;朱丽琴;;中学物理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丽华;韩慧敏;;初中生考试焦虑水平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翟群;萧自康;;澳门搏击运动员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发展特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常河山;消费者品牌决策及决策策略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郑玉;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蓝\~;积极情境和典型榜样对内隐自尊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3 王旭;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D];清华大学;2010年

4 韩雪;情绪、教师评价及任务难度对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内隐自尊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全;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建峰;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印象管理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琼琼;基于SC-IAT的自尊双重结构的验证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佩;初中生外显和内隐自尊及其与学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晓迪;情绪性质对篮球运动决策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37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