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家庭生态系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5:04

  本文关键词:家庭生态系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适应与发展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也是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两大课题,历来是国内外心理学家所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点、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和了解我国青少年(指13—18、19岁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水平、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形成机制,为预防和诊断青少年的适应障碍,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水平,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研究者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将反映青少年在适应社会环境与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质,即社会适应性作为重要的观察变量。同时,基于Bronfenbrenner生物生态模型的生态系统发展观,遴选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夫妻关系等变量作为重要共变量研究其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子研究:(1)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在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测量学分析;(2)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特点;(3)家庭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4)家庭生态系统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机制分析。选取800名青少年进行实证研究,对获得数据通过通过spss13.0和Amos7.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在青少年群体的测试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青少年总体社会适应性及不同维度和指标在性别、年级、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收入、家庭结构、抚养方式和歧视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 (3)高低家庭功能组群下家庭生态系统变量的相关具有明显差异,即本研究遴选的家庭生态系统变量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4)夫妻交流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可以作为调节变量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5)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夫妻关系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部分通过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预测青少年社会适应性; (7)在家庭生态系统变量联合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起着核心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适应性 家庭生态系统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家庭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31
  • 1.1 相关概念10-13
  • 1.1.1 适应10-11
  • 1.1.2 社会适应11-13
  • 1.2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13-19
  • 1.2.1 青少年社会适应研究的状况:概念、结构与测量13-16
  • 1.2.2 青少年社会适应研究的主要内容16-19
  • 1.3 生态系统发展观19-24
  • 1.3.1 系统发展观19-20
  • 1.3.2 生态发展观20
  • 1.3.3 生态系统发展观:整合生态发展观与系统发展观20-24
  • 1.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24-28
  • 1.4.1 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研究述评24-26
  • 1.4.2 对家庭生态系统研究的述评26-28
  • 1.5 问题提出28
  • 1.6 研究假设28-29
  • 1.7 研究意义29-30
  • 1.7.1 理论意义29
  • 1.7.2 实践意义29-30
  • 1.8 研究结构及思路30-31
  • 第2章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修订31-43
  • 2.1 引言31-32
  • 2.2 研究方法32
  • 2.3 研究过程32-33
  • 2.4 结果与分析33-40
  • 2.5 讨论40-42
  • 2.6 结论42-43
  • 第3章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43-65
  • 3.1 研究目的43
  • 3.2 研究被试43-44
  • 3.3 研究工具44
  • 3.4 问卷施测44
  • 3.5 统计处理44
  • 3.6 结果与分析44-58
  • 3.6.1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总体分布44-45
  • 3.6.2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性别差异45-46
  • 3.6.3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城乡差异46-47
  • 3.6.4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家庭收入差异47-49
  • 3.6.5 青少年社会适应在家庭结构上的差异49-50
  • 3.6.6 青少年社会适应在抚养方式上的差异50-51
  • 3.6.7 青少年社会适应在歧视经历(来自老师)上的差异51-52
  • 3.6.8 青少年社会适应在歧视经历(来自同学/同伴)上的差异52-53
  • 3.6.9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年龄特征53-54
  • 3.6.10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年级特征54-56
  • 3.6.11 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56-58
  • 3.7 讨论58-63
  • 3.8 结论63-65
  • 第4章 家庭生态系统的特征65-74
  • 4.1 研究目的65
  • 4.2 研究思路65
  • 4.3 研究被试65
  • 4.4 研究工具65-66
  • 4.5 统计方法66-67
  • 4.6 结果与分析67-70
  • 4.6.1 家庭生态系统变量相关的初步分析67-69
  • 4.6.2 家庭功能的聚类分析69-70
  • 4.6.3 两类家庭功能组群下家庭生态系统变量的相关比较70
  • 4.7 讨论70-73
  • 4.8 结论73-74
  • 第5章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研究74-85
  • 5.1 研究目的74
  • 5.2 研究被试74
  • 5.3 研究工具74
  • 5.4 统计方法74-75
  • 5.5 结果与分析75-80
  • 5.5.1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与家庭生态系统变量的相关75
  • 5.5.2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对家庭生态系统变量的回归分析75-77
  • 5.5.3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77-80
  • 5.6 讨论80-84
  • 5.7 结论84-85
  • 第6章 总结85-87
  • 6.1 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几点建议85-86
  • 6.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86-87
  • 参考文献87-91
  • 附录91-9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96-97
  • 致谢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庞丽娟,许晓晖,陶沙,董奇;家庭生态环境与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杨阿丽;方晓义;涂翠平;李红菊;;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3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卫;李董平;谢志杰;;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周晖;张豹;谭锐;黄鸣鹤;;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6 李荔波;;边境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齐琳;陈英和;李艳玲;郝嘉佳;;离异家庭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8 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尚亚飞;聂衍刚;;青少年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10 杨阿丽,方晓义,林丹华;父母冲突、青少年应对策略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晓娟;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林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明兰;领悟社会支持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文秀;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网络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褚卉;初中生人格特质、交往归因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苏小林;长沙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家庭生态系统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1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