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6-14 12:02

  本文关键词: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内容及研究方法,根据青岛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建构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爱"的教育模式,并从建构该模式的必要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方法和途径上进行了探索。
【作者单位】: 青岛艺术学校;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生 爱的教育模式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2004年7月5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可是由于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明显不到位,忽视了应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谭千保;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同伴关系与其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2 周芹;中学生控制倾向的相关因素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3 傅金芝,董泽松;近20年来国外有关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张静;;群体社会化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谭细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化解中学生敌对情绪[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7期

7 李萌,周宗奎;儿童发展研究中的群体社会化之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吴波,方晓义,李一飞;青少年自主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9 刘志军;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张秀春,邹晓燕;青少年的个人事务自主观念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鸿雁;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文权;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杜向阳;小学中高年级LD学生同伴接受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胜男;10-16岁儿童诚信价值观现状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湘荷;同伴群体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詹勤红;集体运动项目对中学生同伴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文虎;乌海市矿区初中生问题行为的防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秀春;3~5岁儿童个人事务自主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波;改善初二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学校、家庭人际关系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钱兵;杨孟莲;;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眼中的积极心理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景舫;程宝山;应武青;;中职英语可以改为选修课吗?[J];职教论坛;2010年03期

2 胡林林;;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教育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3 陈阳;张晶;刘丽艳;;论高校英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心理学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斌;;中职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及干预[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年01期

5 毛颖梅;;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5期

6 梁瑛楠;谷力群;李淋;;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性——贫困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7 许立;马力波;张文朋;;关于积极心理学价值论的哲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3期

8 陈玉德;;中职新生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干预[J];教书育人;2010年04期

9 汪梦宁;;山区中职生心理特点与辅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1期

10 ;中国首届积极心理学国际研讨会将于今年暑期举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征;赵志友;;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需求特点及其激励机制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谢成红;;“建好一所民办中职学校等于关掉几间监狱”——谈民办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3 秦侠;;民办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与生源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4 石本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5 宋秀照;;计算机专业教改管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刘春雷;庄展模;;勇气的积极心理学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施云耿;;中职生职业素养标准的实践与研究——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为例[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权芳;;宏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增强中职生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实习后段教育课《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之探[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俞承谋;;在心理咨询中运用孔儒和佛学思想[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介平;叶学良;;试论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双困生”心理救助的作用[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杜文明;听哈佛老师讲幸福课[N];健康时报;2011年

2 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 马志艳;现代礼仪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必要性[N];陕西科技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陈彦仿;学前教育入园率不应低于高中入学率[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4 记者 王晶;中职生可直升高职和本科[N];湖北日报;2011年

5 记者 姚有睿;中职生成抢手货奥秘何在?[N];衢州日报;2011年

6 记者 姚有睿;中职生成就业市场“宠儿”[N];衢州日报;2011年

7 英山理工中专 张百春;我是这样引导中职生学英语的[N];黄冈日报;2011年

8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高军;职业道德课应向学生生活贴近[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广东商学院教授 林洪;我们怎样观察“幸福”[N];南方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爱铭;当初学生“卖”不掉 现在企业抢着要[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君;美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及对变化觉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2 朱容皋;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田喜洲;心理资本及其对接待业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钟华;弱势群体成员的认同管理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飞;员工希望、幸福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张蓉;性格优点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晓雁;情感因素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蓓;语境与交际能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翠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促进中职生数学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小红;中职生辍学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宁;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9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