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多民族混合学校的适用性——基于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多民族混合学校的适用性——基于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析王英春、邹泓等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在多民族混合地区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随机抽取了3所民族混合中学,共550名学生统一做答人际交往能力问卷。采用SPSS16.0和Liserl8.70进行信效度分析,并对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量表具有较好的鉴别力,决断值CR检验显著(p=0.0000.001);交往动力、交往认知、交往技能三个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02、0.846、0.924,人际交往能力总量表的系数为0.937;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三个分量表的因子拟合较好。结论: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多民族混合地区的中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多民族混合地区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多民族混合学校 中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问卷 心理测量学研究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西北地区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证研究》DMA090306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人与人之间随时进行着信息的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通过这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人们之间形成情感联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1,2,3];青少年应该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军;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归因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芹,陈世平;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2 郑莉君;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李蓉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1期
4 陈玲;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宋振韶,金盛华;青少年社会交往: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述要[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6 潘佳雁;韦纳的人际归因模型在中国被试中的适用性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年01期
7 刘萃侠,肖健;人际交往价值观的年龄差异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张红红;;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多民族混合学校的适用性——基于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2 刘国正,王伟付;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J];河南教育;1996年01期
3 赵雅光;浅谈新形势下中学生的德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05期
4 王立海;;中学生心理失衡的成因及调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年03期
5 ;能帮我找回自信吗?——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J];高校招生;2003年12期
6 罗香玲;;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调控[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本刊编辑部 ,文轩;青春里有朵偶像做的云[J];高中生之友;2005年20期
8 林楚菲;李树强;;顺德区某中学学生考试焦虑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11期
9 蒋应平;;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叶祥富;;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汪之顼;杨振宇;荫士安;;不同性别中学生青春期前后学习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黄盈;马丽莉;梁宝勇;;对中学生生活应激和困扰症状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亚男;郑日昌;潘子彦;;中学生情商问卷的编制及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2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3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 郑思东;透视中学生性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海蕴;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N];河南日报;2005年
5 记者 吴杰;桐梓 为中学生筑起心理防护墙[N];遵义日报;2010年
6 陈英云 本报记者 赵琳;我市中学生“心病”越来越“重”[N];哈尔滨日报;2011年
7 见习记者 吕君 通讯员 王琴芬;开学了,拿什么心情面对[N];嘉兴日报;2006年
8 高云;七成中学生认为母亲管教过度[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裘湘 南北;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洋;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3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雪梅;中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及其与人际压力、人际压力应对策略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陈洪岩;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晓飞;中学生学业社会比较对学业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晓天;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利;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周冶;内观法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淑敏;中学生人际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多民族混合学校的适用性——基于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5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