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17 00:00

  本文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高校大扩招和教师教育体系转型的背景下,本科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日益成为教育学者、院系领导、学生乃至中小学校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梳理检视了教育学专业(系科)自诞生以来培养目标定位之演变,继而概括分析了近年来新出现的定位改革方向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层分类推进改革的路径。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师范院校 教育学专业 培养目标定位 改革与反思
【基金】: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教师教育转型后中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设计》(112043)
【分类号】:G40-4;G652.0
【正文快照】: 教育学本科专业一直是我国师范院校最传统、最基础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之一。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却成为了许多教育学院(系)焦虑的问题,也成为许多中小学校、教育学本科生反复追问和质疑的问题之一。教育学院(系)领导认为其定位模糊;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扈中平,黄崴;论高师教育学专业的改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袁婷婷,孙奕;国外私立学校法律地位的考察与借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何红梅;人的现代化与人的情感需要——转型期两性情感现状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宫晓虹,张修红;课程德育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孙喜亭;学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内而外的生成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王萍;互联网对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李赐平;解放初期新中国变革旧教育的几点启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广寿;;浅谈提高民办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实效性的途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陈焱焱;;试论德育中的教师权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伯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岚;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管理政策的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迹;青少年生活思想的形成与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钱亚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覃幼凌;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德永;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朱华,李建生;高师教育学课程改革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荣威;唐琼;;试论中国教育学的作为——基于中美教育学发展境遇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2 ;《吉林教育(综合)》月刊征集广告启事[J];吉林教育;2011年18期

3 蒋武;;教师写字,不能像蟹爬[J];教育文汇;2011年08期

4 张达文;;师范院校体育系建立综合实验室的尝试[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3年04期

5 陈黎黎;;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谭颖辉;;新理念下师范生心理素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7 李建军;张云芸;;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演变[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9期

8 饶少群;;“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郭伟欣;孙冬梅;;台湾《师资培育法》对我国大陆地区教师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10 马逢苹;;高等学校“电教”机构的设置及其任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轲;;师范院校法学学科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敏琪;刘丽婷;;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杀态度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谭小艳;;民办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郭黎岩;王元;高晓英;;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的实证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方骏;何丽芳;;战后香港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诸惠芳;刘立德;;教育史学科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前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郭黎岩;王元;高晓英;;大学生性心理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包增荣;;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挫折问题的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金杰;;近十七年徐特立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州师范学校 封震乾;师范院校如何培养复合型艺教人才[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蓝燕;教育部公布师范院校布局调整结果[N];辽宁日报;2000年

3 李才钊;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堪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叶敬之;敞开教师大门势在必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朱振岳 韩颍;浙江中小学普开综合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刘玉;辽宁中小学教师培养推出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评论员;锻造优秀新教师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周元 实习生 丁雯婕;4800人争716个特岗教师岗位[N];海南日报;2009年

9 张文西邋记者 陈桂娟;我市12项措施推动新农村人才振兴[N];大连日报;2008年

10 谢维和;我国教师培养模式的制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源;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日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方柏;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谢晓轲;广东省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建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5 李士萍;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历史发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杨豪杰;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定巧;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的叙事探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丹;英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申杰利;师范院校建设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56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