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结构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彝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结构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彝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结构,了解其负性自动思维的基本情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和UCLA孤独量表对293名彝族大学生、265名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彝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由消极自我与期望、无助感、适应不良和自信不足4个因素构成,无助感得分男生低于女生(P0.05),彝族大学生孤独感得分(42.83±6.66)低于汉族大学生得分(44.43±6.87)(P0.01),彝族、汉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00,P0.01;r=0.354,P0.01)。结论汉族大学生的孤独感多于彝族大学生,彝族、汉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对孤独感均有预测力。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负性自动思维 孤独感 彝族大学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Beck的认知理论指出,负性的自我认知图式(negative self-schema)是引发抑郁的关键素质因素,负性自我认知图式以负性认知三联征(cogni-tive triad)即对自我、对世界、对未来的消极认知为基本特征,并可以通过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反映出来。自动思维是抑郁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3 秋么东市;从社会习惯法和尔比看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性别的特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汪涛;王乃文;胡鸿群;冯正直;刘云波;;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李绍明;女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的关系[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傅晓荟;李丽萍;;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唐民;;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8 赵冬;傅成仕;朱春阳;;彝族大学生自信心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9 王素芬;丁全忠;;大学生对孤独的认知及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珍珠;;培养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储彬林;檀尔立;;医科大学生抑郁的研究现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4 王元元;王万荣;;领悟社会支持在高职高专生自杀意念中的作用机制探讨[J];安徽医学;2011年11期
5 张志君;;大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7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史辉;;高校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严静;王恒超;张倩;;“90后”大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研究——基于五邑大学的调查分析[J];今传媒;2012年07期
10 李静;;我国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冲突状况及对训练投入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史彩娥;张安让;苗维进;;自我设障倾向的形成与矫正[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姜乾金;;心理应激多因素系统(综述)——20年来对心理应激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雪玲;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脑网络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谢伦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的个体易感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苏巧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受体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研究及认知行为治疗[D];中南大学;2006年
10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志平;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成因和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丽娟;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调查及对自信心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齐艳波;医学本科生人格特质与考研成败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树娟;外来务工与城市普通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与气质、父亲教养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秋么东市;从社会习惯法和尔比看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性别的特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李闻戈;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镇,刘铁艳;应对理论与疾病关系的研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年04期
4 任国荣;新生孤独心理及其调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方志伟,祝国群;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6 李东阳,张国云,朱红;老年人孤独感调查[J];健康心理学;1997年04期
7 李传银,檀立,刘娅俐;大中专生孤独、抑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8 黄洁华;人本主义对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9 王玲,路仕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10 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绍清;赵科;;彝族大学生自尊、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对孤独感影响的路径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剑龙;论何立伟小说中的孤独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谭千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双赫,饶锋,任芳,张荣华,单玲;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5 张雪琴;大学生孤独感的分析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6 李玲;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刘芳;刘世瑞;;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0期
8 薛桂英;赵小云;;论中国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9 谷长芬;王雁;曹雁;;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10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阿勐;刘宣文;;大学新生的移动电话使用对入学后孤独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黄国萍;;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与孤独感的关系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晓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嘉玮;崔光成;张冬冬;;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丘立才;;毛泽东诗词中的孤独感[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9 曲可佳;邹泓;余益兵;;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能力、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贤;走出孤独的困境[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2 余川;老人“话疗”少不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范川凤;孤独与救赎[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王素霞;孤独催人老[N];保健时报;2005年
5 记者 黄秀丽;35%农村老人孤独感强烈[N];北京日报;2005年
6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是明启;走出暮年丧偶阴影[N];健康报;2008年
7 副教授 黄陂;怎样消除孤独感[N];家庭医生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黄永明;孤独的代价[N];南方周末;2011年
9 丁小希 王悦 高原;需要跃过“心慌”这道坎儿[N];人民日报;2011年
10 代建芳;如何让孩子减少孤独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景晓路;航天模拟环境对小组心理的影响及干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王啸天;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6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高利平;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晓蕾;未婚男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淑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实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菊英;初中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瑞;研究生学业拖延、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亚灵;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彝族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结构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9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