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8:01

  本文关键词: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高校组织气氛 心理健康 内隐自尊


【摘要】: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组织中的学生努力地协调和认知学校系统中组织与个人的各个方面的产物,并在心理层面上进行抽象化,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比较稳定的特性。个体的自尊包括外显自尊(explicit self-esteem)和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本研究仅研究其中一个方面即内隐自尊,内隐自尊是指个体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自我态度效应,是针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的评价或态度,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状态,而且往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倾向。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高校组织气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和谐组织气氛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本研究对来自全国8所高校的13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戈兆娇、郑莉君(2009)编制的问卷《高校组织气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选取其中73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结测验,所得结果如下 (1)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在高校组织气氛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高校好于非重点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和大四年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满意度高于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不同人口学变量(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对高校组织气氛有显著影响。 (2)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重点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重点高校学生。高校组织气氛通过不同因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组织气氛的“人际氛围”、“环境”、“管理氛围”、“来自教师的支持”及高校组织气氛总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及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与把“自我”和“负性”做同一种归类(相容任务)时相比,大学生把“自我”与“正性”形容词做同一种归类(不相容任务)反应时更为容易;内隐自尊水平与高校组织气氛各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即高校组织气氛越好,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越高;反之亦然。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在内隐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重点高校学生内隐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高校学生。高校组织气氛可以预测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来自教师的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环境”、“学生士气与素质”、“人际氛围”维度,高校组织气氛的整体情况也对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起到较高的预测作用。 (4)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内隐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不同内隐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内隐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内隐自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及总分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5)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内隐自尊水平三者间存在显著相关,三者间可以相互预测,高校组织气氛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越高;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越高,对高校组织气氛的感知能力越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组织气氛 心理健康 内隐自尊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4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4-28
  • 1 文献综述14-24
  • 1.1 相关概念14-16
  • 1.1.1 学校组织气氛的概念14-15
  • 1.1.2 内隐自尊的概念15
  • 1.1.3 心理健康的概念15-16
  • 1.2 关于学校组织气氛和内隐自尊、心理健康的研究16-24
  • 1.2.1 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概况16-20
  • 1.2.2 内隐自尊的研究概况20-23
  • 1.2.3 心理健康的研究概况23-24
  • 2 问题提出24-28
  • 2.1 研究现状分析24-25
  •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25-26
  • 2.3 研究意义26-28
  • 2.3.1 理论意义26-27
  • 2.3.2 实践意义27-28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28-60
  • 1 研究一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28-48
  • 1.1 研究目的28
  • 1.2 研究假设28
  • 1.3 研究方法28-29
  • 1.3.1 研究对象28-29
  • 1.3.2 研究程序29
  • 1.4 结果与分析29-45
  • 1.4.1 高校组织气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9-30
  • 1.4.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0-31
  • 1.4.3 高校组织气氛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分析31-41
  • 1.4.4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分析41-45
  • 1.5 讨论45-47
  • 1.6 小结47-48
  • 2 研究二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48-60
  • 2.1 研究目的48
  • 2.2 研究假设48
  • 2.3 研究方法48-50
  • 2.3.1 被试48
  • 2.3.2 实验材料48-49
  • 2.3.3 实验程序49-50
  • 2.3.4 数据处理50
  • 2.4 结果与分析50-57
  • 2.4.1 内隐联结测验显示的内隐自尊效应分析50-51
  • 2.4.2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关系分析51-53
  • 2.4.3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53-56
  • 2.4.4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三者关系分析56-57
  • 2.5 讨论57-58
  • 2.6 小结58-60
  • 第三部分 总讨论与建议60-69
  • 1 高校组织气氛的整体状况分析60-62
  • 1.1 高校组织气氛的整体状况分析60
  • 1.2 大学生对高校组织气氛感知的多项差异分析60-62
  • 2 高校组织气氛、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三者关系分析62-66
  • 2.1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62-64
  • 2.1.1 不同高校的组织气氛分析62-63
  • 2.1.2 不同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分析63-64
  • 2.2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关系分析64-65
  • 2.3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65
  • 2.4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三者关系分析65-66
  • 3 建议66-69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69-72
  • 1 研究结论69-70
  • 2 研究特色与创新70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81
  • 附录81-85
  • 作者简历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孝富,孙银莲;中学组织气氛量表的编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冯永辉;国内近十年来内隐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3 范丽群;石金涛;王庆燕;;国外组织气氛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4 韩慧敏;;国内内隐自尊研究综述[J];华章;2010年01期

5 林乐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与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8期

6 施铁如;心理学研究中的思辨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潘孝富,檀立,宋坤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气氛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8 刘元;;内隐自尊的情境启动效应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7期

9 林臻;;2005级大学生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结果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年02期

10 梁作强;;论霍桑实验的借鉴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艳琼;澳门小学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周亚娟;贵州省初中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4 席明静;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文卿;农村初中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7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37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