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育政策的制衡力量——论“日本教职员组合”对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6 21:33

  本文关键词:教育政策的制衡力量——论“日本教职员组合”对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教职员组合 教育政策 制衡


【摘要】:日本教职员组合作为日本最大的教师工会组织,在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生成与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制衡作用。借助罢工、非暴力不合作和集体协商等策略,日教组对文部省加强教育控制的政策进行了有效抵制。在当前日本的教育政治中,"日教组"通过合法的集体协商机制和温和的对抗,仍然对教育政策的生成与变革发挥着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日本教职员组合 教育政策 制衡
【基金】:作者主持的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政策过程中利益表达机制的比较研究”(B10JY13Q)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31.3
【正文快照】: 美国公共政策研究学者安德森(J.E.An-derson)在论及公共政策的产生过程时曾指出:“有理由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不同的团体之间冲突的产物,也就是具有不同利益和愿望的人们(可以是私人,也可以是官方)之间冲突的产物。”[1]以这种政策过程研究的视角审视战后日本教育政策的生成和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新生;;战后“日教组”演变过程简论[J];日本学刊;2006年04期

2 金龙哲;;试论日本关于教师职业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3 杨孔炽;对主流教育思想的反省和批判——以日本教职员工会的教育理念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英姿;;司法过程中的“协调”——一种功能分析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薛汉伟;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所有制理论与现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徐家良;;新组织形态与关系模式的创建——体制吸纳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毛振军;;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意的应然表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闫华明;;教师培训区域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教师带薪脱产培训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梁忠义;日本民间教育运动的过去与现在[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任德胜,郭凤仙;公共决策失误的界定及表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王瑞华;;海西建设中公共政策运行的障碍及其成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湘林;;政治发展、政治变迁与政策过程——寻求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的中层理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于洪波;;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与日本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朱长明;;“委托代理”视角下的转型期公共决策失误[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回顾与展望——文献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世香;;论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宪政主义公共利益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华;张凤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参与者互动困境及其多维度化解[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世香;;西方行政学视角中的管理主义公共利益观评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雪明;;发展中的中国公共政策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何华兵;;政策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意;临时教育会议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兴坤;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南京大学;2010年

5 刘涛;基于民主集中制视角下的群体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锦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本收益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覃事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姜丽娟;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晓东;校园规划建设中公众参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D];宁波大学;2010年

7 张鑫鑫;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公共管理反效果及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朱敏;日本教科书问题透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有贵;制度创新机制论[D];中南大学;2002年

10 汪淑娟;让农民组织起来[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龙;;英国保守党的教育政策[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朱镜人;;战后影响西德教育政策的因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3 谈松华;当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6期

4 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刍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李江源;教育政策失真原因的综合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05期

6 李海霞;国外多媒体计算机教育政策及措施[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5期

7 肖雪慧;从根本上检讨教育政策——反思1990年代的教育[J];中国改革;2004年12期

8 陈上仁;;教育制度与政策层面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定位[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吴德刚;;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罗豫元;;美国双语教育实施失败的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熊亚;;解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若亚;;《明代的卫学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10 张淇;李景勃;;西部大开发教育政策分析及其前景展望[A];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科技要支撑贵州更快更好发展:贵州省决策科学研究会、贵州省科技情报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审视教育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春兰;关心现实问题、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制度创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厉以宁;教育事业与资本市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与难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葛丰交;《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朱四倍;择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林小英;教育政策“失效”了吗?[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杨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响全国[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王柏玲 何连弟 姜澎;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N];文汇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卉;跨文化语境下香港语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5 许建美;教育政策与两党政治——英国中等教育综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丹丹;教育资源积聚与政府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华安;独立学院政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菡;我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建军;伦理视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术连;建国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樊凌衡;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教育政策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素明;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0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50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