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内容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7-26 01:00

  本文关键词: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内容与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 事情本身 现象学 诠释学


【摘要】: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却没有为"自主建构"建立内在尺度,这使得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主义倾向。克服这一不良倾向的根本点在于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从内容层面看,课程所面向的"事情本身"具有明显的意向性和语言性特征;从方法层面看,课程面向"事情本身"的方法主要包括现象学方法和诠释学方法。现象学主张以意识为媒介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到"事情本身";诠释学则主张以语言为媒介通过"理解课程文本"回到"事情本身"。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课程 事情本身 现象学 诠释学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近年来,现象学对课程领域产生的影响愈加的广泛和深远。作为现象哲学的根本问题和标志,“面向事情本身”对课程的意蕴远甚于“回归生活世界”对课程的启发。让课程“面向事情本身”既是内在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课程与“事情本身”有着天然的联系:课程内容在本质上是关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启福;;“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2 洪汉鼎;;何谓现象学的“事情本身”(Sache selbst)(下)——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理解之差异[J];学术月刊;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娄开生;;试析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观[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静;彭启福;;“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柴jZ;袁洪庚;;隐身于译者主体性后的“视域融合”[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韩东屏;;如何达成价值共识[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5 杨道宇;温恒福;;课程理解的三种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2期

6 陈治国;;2007:诠释学与中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迟学旺;;游戏·理解·视域融合——试论伽达默尔的文艺思想[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0期

8 屈茂辉;张杰;张彪;;论计量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9 周嘉昕;蔡志栋;鲁绍臣;罗亚玲;;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哲学)[J];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洪波;阐释学视野下的《楚辞补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征清;“天人合一”与新建构认识翻译范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柴jZ;“视域融合”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3 杨倩;[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武娟;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看朱熹注“四书”[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涂慧;罗曼罗兰在中国的接受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勇;解释学的两种类型: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各种价值意味[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伍麟;车文博;;现象学的心理学贡献[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3 娄雨;;伦常明察与道德教育的奠基——舍勒价值现象学对道德教育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高红艳;;基于现象学方法的新闻学科理论体系重构[J];现代交际;2010年07期

5 于海龙;;语文教师解构课程文本的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23期

6 刘彦顺;;从现象学论陈从周的江南园林美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薇;;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探[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8 魏宏聚;;胡塞尔现象学本质观的“两个革命”与悖论——兼作教育现象学方法论的寻根[J];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9 王玉华;;综合实践课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年30期

10 靳希平;;《精神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关系——从“译者导言”谈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秦金亮;;论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付丽佳;王民;;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Ⅰ)探究系列的使用研究——以北师大三附中高一年级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秦金亮;;论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靳玉乐;;二十世纪美国七大课程事件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王静;杨红梅;梁瑛琳;;青少年骨肿瘤患者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姜梅;姜涛;;基于现象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首义——蛇山地区为研究对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璓+;;临床心理学的本土化反思锻炼[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崔光辉;;认之为真——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及其心理学意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孟娟;彭运石;;意识研究的新取向——神经现象学[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德宏州潞西市勐戛镇中心校 张忠孝;强化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3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德宏州潞西市勐戛镇中心校 张忠孝;强化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5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德宏州潞西市勐戛镇中心校 张忠孝;强化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7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德宏州潞西市勐戛镇中心校 张忠孝;强化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德宏州潞西市勐戛镇中心校 张忠孝;强化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梅;神的人类学:海舍尔的宗教哲学[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3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邦芹;世界的构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连杰;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范龙;媒介的直观[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帅;过程视域下的主体性价值解读[D];燕山大学;2010年

2 刘明;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罗燕;胡塞尔对实验心理学的批判和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罗钟亮;6例糖尿病患儿及其监护人对疾病自我管理的困惑及护理需求[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周文慧;课程实施中文本转换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慧;复杂性视域下的大学课程变革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夏竹筠;幼儿园课程文本中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传昌;全球化背景下的后现代教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现伟;胡塞尔“本质直观”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4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74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