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7:03

  本文关键词: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教师角色认同 内隐加工机制


【摘要】:教师角色认同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之一,是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关系着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我国目前对教师角色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师角色认同外显行为的测量,侧重于对教师所应有的具体角色的外显认同状态的考察,处于对教师角色认同的描述和问卷调查层面。运用外显测量考察教师角色认同的状况固然重要,但这种方式只能考察教师角色认同的结果。如果要提升教师的角色认同水平和程度,仅仅了解结果是不够的,如果能够挖掘其深层次的形成过程,那么将有力的推动教师角色认同水平的提高。如果能够对教师角色认同的内化过程进行有效的解释和说明,对这个心理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层次探讨,将有助于完善其外显行为结果和行为表现。基于信息加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角色认同是个体在所处的特定社会情境或地位中,在与社会互动时,对其所受到的各种角色刺激的知觉和确认,并对这些角色进行内化的心理过程。那么,教师角色认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内化的加工过程,是教师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对其所受到的各种具体角色的刺激及对教师所应表现出来的某些典型角色品质特征的刺激的知觉、确认,并进一步内化的心理过程。既然教师角色认同可以看作是一个内部的心理加工过程,也必然可以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探讨其内部的加工机制问题。假如能够从理论上建构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并从实证研究中验证其加工机制,这将为教师今后角色认同的干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进而有利于我国师资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假设教师的外显角色认同和内隐角色认同是两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并运用实验性分离程序证明外显角色认同和内隐角色认同的相对独立性。以实验性分离研究为基础,基于2005年Conrey提出的内隐社会认知四重加工模型,本研究尝试构建教师内隐角色认同的四层次加工模型,考察教师角色认同是一个包含四层次的心理加工过程:无意识激活(AC)、进行决策(D)、克服加工偏差(OB)以及激活经验系统(G)。此外,通过本研究也试图初步验证Conrey的内隐社会认知四重加工模型。 在具体的研究思路上,本研究遵循“文献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并实施研究计划—分析实验研究结果—确认假设”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探讨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所拥有的角色,依据访谈和调查所得的教师角色,找出代表教师典型角色特征的一系列词汇,并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和专家评定,最终确定描述教师角色特征的词汇20个,其中正性词汇10个,负性词汇10个,构成本研究的实验材料。运用已有的教师角色认同问卷筛选被试。编制教师角色认同内隐测验的E-prime程序对教师内隐角色认同进行考察。结合外显测量,验证教师的外显角色认同和内隐角色认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加工过程。基于Conrey (2005)的内隐社会认知四重加工模型,运用内隐联想测验,进一步探究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中存在有四个加工层次:无意识激活(AC)、进行决策(D)、克服加工偏差(OB)以及激活经验系统(G),并考察四个加工层次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对教师内隐角色认同四层次模型的建构,验证Conrey的内隐社会认知四重加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教师角色认同的单结构模型和双结构模型可知,在单结构模型中,外显角色认同各维度与内隐角色认同存在负相关,而教师角色认同的双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都要好与单结构模型,尤其是在双结构模型中,RMSEA为0.058,因此,教师的外显角色认同和内隐角色认同可以看作是个体角色认同中相对独立的成分。 2.教师内隐角色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呈现出如下特点:教师内隐角色认同的程度和水平在婚姻状况、教龄、年龄、是否为班主任这四个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教师内隐角色认同的程度与水平差异与教师的性别和任教学科无关。 3.教师内隐角色认同存在四个加工层次:无意识激活(AC)、进行决策(D)、克服加工偏差(OB)以及激活经验系统(G)。 4.在操控被试对反应的控制能力的情况下,高时间压力会降低个体克服加工偏差的能力,也会降低个体决策的正确率。 5.在控制左右手反应频率的情况下,采取较多的右手反应将会导致右手反应偏向,采取较多的左手反应则不会导致右手反应偏向。G参数经验激活系统是有效的。 6.对IAT反应时标准分数算法和IAT反应时错误率算法的比较发现:IAT反应时错误率算法是有效的,用该算法得出的实验结果是有效的,且预测力更强。
【关键词】:教师 教师角色认同 内隐加工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4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研究背景11-13
  • 1.1 问题提出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3
  • 2 已有研究综述13-28
  • 2.1 教师角色认同的研究现状13-20
  • 2.1.1 教师角色认同的相关概念13-18
  • 2.1.2 教师角色认同的研究内容18-20
  • 2.1.3 教师角色认同的研究方法20
  • 2.1.4 本部分研究现状小结20
  • 2.2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现状20-27
  • 2.2.1 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建构21-23
  • 2.2.2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23-27
  • 2.3 以往文献研究的不足27-28
  • 3 本研究设计28-31
  • 3.1 研究目的28
  • 3.2 研究思路28
  • 3.3 研究假设28
  • 3.4 研究内容28-29
  • 3.5 研究方法29-30
  • 3.6 研究的流程30-31
  • 4 研究一:教师外显和内隐角色认同的实验性分离研究31-42
  • 4.1 研究目的31
  • 4.2 研究对象31
  • 4.3 研究方法31-33
  • 4.3.1 教师角色认同问卷31
  • 4.3.2 内隐联想测验31-33
  • 4.4 统计工具33-34
  • 4.5 结果与分析34-39
  • 4.5.1 外显教师角色认同与内隐教师角色认同的关系34-36
  • 4.5.2 教师内隐角色认同的特点36-39
  • 4.6 讨论39-42
  • 4.6.1 教师内隐角色认同与外显角色认同的分离性实验研究讨论39-40
  • 4.6.2 教师内隐角色认同特点研究的讨论40-42
  • 5 研究二: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研究42-59
  • 5.1 实验一:教师内隐角色认同四层次加工模型的建构42-46
  • 5.1.1 研究目的42
  • 5.1.2 实验操作程序42-44
  • 5.1.3 统计指标44
  • 5.1.4 统计工具44
  • 5.1.5 结果分析44-45
  • 5.1.6 讨论45-46
  • 5.2 实验二:操纵控制能力对克服偏差和进行决策的影响46-50
  • 5.2.1 研究目的46
  • 5.2.2 实验操作程序46-48
  • 5.2.3 统计指标48
  • 5.2.4 统计工具48
  • 5.2.5 结果分析48-49
  • 5.2.6 讨论49-50
  • 5.3 实验三:不对称基准率对经验激活的影响50-54
  • 5.3.1 研究目的50-51
  • 5.3.2 实验操作程序51-52
  • 5.3.3 数据处理与统计指标52-53
  • 5.3.4 统计工具53
  • 5.3.5 结果分析53
  • 5.3.6 讨论53-54
  • 5.4 实验四:IAT反应时新算法与旧算法的比较研究54-59
  • 5.4.1 研究目的54-56
  • 5.4.2 数据处理与统计指标56
  • 5.4.3 统计工具56
  • 5.4.4 结果分析56-58
  • 5.4.5 讨论58-59
  • 6 总讨论59-64
  • 6.1 教师外显角色认同与内隐角色认同的加工分离实验研究59
  • 6.2 教师内隐角色认同的特点研究59-61
  • 6.3 教师角色认同的内隐加工机制研究61-62
  • 6.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62-63
  • 6.5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63-64
  • 7 总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70-75
  • 附件一:教师角色调查表70-72
  • 附件二:教师角色认同调查问卷72-74
  • 附件三:教师角色特质词汇74-75
  • 后记75-76
  • 硕士生期间科研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静;胡宏伟;;青年农民工返乡前后生活与社会融入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安海燕;;大学生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1期

3 赵静;王莉萍;;认同的三种理论取向概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4 陈宇;陈京平;吴灵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对基础培训生角色认同的调查与分析[J];黑河教育;2011年04期

5 楚冬梅;;幼儿的性别角色认同和自我保护教育[J];大众心理学;2010年01期

6 陈一筠;青年择偶的五要素[J];家庭科技;1995年Z1期

7 房绍霞;;重庆失地农民角色认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8 宋惠敏;;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安海燕;刘洪福;赫英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0年04期

10 沈关宝;李耀锋;;角色转型背景下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探析[J];探索与争鸣;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开强;张力为;;运动员内隐自信和外显自信:IAT测验的启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宓忠祥;薛桂荣;;角色认同在心理治疗中的意义[A];全国首届康复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李素卿;;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江娜;张智勇;;模拟招聘情境中的内隐偏见[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刘亚平;聂胜昀;马成;邢敏;冯翠仙;吕勇;;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叶知新;莫雷;;基于相似性归类中的外显策略和内隐策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周成军;杨治良;;嫉妒的社会认知过程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曹文;陈红;;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外显与内隐上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周仁来;;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刺激的不同呈现形式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马爱国;;体育行为环境对个体竞争性的影响——个体竞争性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说;解析员工的“角色认同”[N];中华建筑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海潮 郭金凤;谨防室内隐形杀手[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多方狙击室内隐形杀手[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文辉 欣桦;“80后”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发生变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张俊苹;由“三垛”小说看铁凝的创作转变[N];文艺报;2006年

6 青水;前“世界首富”堤义明当庭认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王正委;建立长效机制 培养农村党员[N];云南日报;2006年

8 杨志勇;勾践不是榜样[N];嘉兴日报;2005年

9 烟台市教科院 管锡基;农民没有文化?教师缺乏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吕世豪;读《曹平安闲墨》[N];山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宇;士兵内隐集体自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林琼;当前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文;面孔加工识别的时空特性及脑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陈民科;人力资源公文筐测验与效度验证:基于内隐评价策略的思路[D];浙江大学;2003年

7 雷兵;“改行的作家”:市长李R既私巧贤睦Ь剑,

本文编号:580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80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