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07-28 20:13

  本文关键词: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与路径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区域内 公平逻辑 结果公平 教育均衡 程序公平 义务教育 学校教育


【摘要】: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育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区域内 公平逻辑 结果公平 教育均衡 程序公平 义务教育 学校教育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薄弱学校改进的文化视角”(课题批准号:SCG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两项假设的偏颇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人们理念上所存在的偏颇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际实质性均衡发展的进程,其中较为严重的偏颇为:均衡发展就是教育资源在学校间的均等配置;只要程序公平,结果就是公平的。对这两项假设的偏颇进行辨析,澄清均衡发展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尹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5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鲁智勇;政府干预经济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敦敏;;择校根源并非优质教育供给不足[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2 孙玉丽;张永久;;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3 张君;;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问题探析——用《七个怎么看》解读中国现实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4 何孔潮;杨晓萍;;关怀与理性: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共生——兼与《最公平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一文作者商榷[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5 席清才;司爱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袁振国;;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J];上海教育;2011年13期

7 张华;;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策略[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8 虞小强;陈宗兴;霍学喜;;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困境与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9 张爱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10 李煦;;改变家长择校现状促进义务教育公平[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彤华;;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丘利进;;浅论教育公平与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5 杨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种力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6 吴涛;;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权力;;农村的教育贫困与实现教育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贤勇;;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农村[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9 马欣;;促进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冯星灿;;试论高考“非考试竞争”与教育公平[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学良;“初中进城”为农村孩子圆梦[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郑晋鸣;让“新市民”子女的笑容更灿烂[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车辉 徐福平;让优秀教师在全国流动起来[N];工人日报;2010年

4 宗边;教育不公:“十一五”期间需解决的重大矛盾之一[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安平印;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大众[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特派记者 晖军 为华 邹平;教育公平 强国必先强教[N];扬州日报;2010年

7 贺武华;八成以上家长认为教育公平[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邱瑞玲;让教育公平惠及渤海之滨的千家万户[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张丽峰;为教育公平的破冰之举叫好[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施维;应迅速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N];农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康琪;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施盛威;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教育公平[D];苏州大学;2007年

6 焦红艳;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叶纪林;试论教育公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伟;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颖怡;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5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85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