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

发布时间:2017-08-07 10:42

  本文关键词: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传统心理健康模型 主观幸福感 精神病理学


【摘要】:以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由于过度关注心理障碍症状的消除,忽视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指标的作用,存在诊断不准确、干预难长效等缺陷。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积极心理学运动下产生,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的反思和超越,代表着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系统介绍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贡献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并从模型的指标内涵、预测功能和干预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传统心理健康模型 主观幸福感 精神病理学
【基金】: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06XSH01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5JZD00031)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在不断增加,但这并没有真正减少人们的心理疾病,相反,全世界的心理问题却在增加[1-2]。因此,有必要反思传统心理健康模式,探索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新模型。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Health,DFM)正是针对传统心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张海钟;;心理健康是不能教育的——兼评“心理健康素质”概念的逻辑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年01期

4 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6 王彦;王岩;;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7 高良;郑雪;;当代西方幸福感研究的问题与方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琳;;结构主义视野关照下《鼻》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米加德;杨爱华;;浅谈编辑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7 杨若文;朱希良;;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主体的情感水平——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五[J];今传媒;2008年01期

8 蔡丹阳;;京郊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态度的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王月霞;;小学《科学》课学生心理特征与教学效果关系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海珍;丁凤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才智;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管理浅论[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严敏沁;吴慧;焦文燕;;普通话水平测试强化培训班学员的心理研究及其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志剑;刘洁;郭志平;邵国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一项元分析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盛洁;任福勇;袁圣明;;城市公共空间之趣味化设计[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阳毅;贺莉君;;企业员工复原力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刘X;张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求“趣”[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书祥;;谈当代外事交往对涉外人员素质的要求[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燕平;杨志红;;性权视角下的性心理咨询:方法与取向[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9 刘素花;;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耿晓伟;张峰;李纯;;农村居民幸福感问卷编制及效度验证[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8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9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洁;职业心理测验在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中的效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春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后国宏;太仓市农村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雁;论数学教学积极心理场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6 姚莲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心态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烨;资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葛金雷;苏北地区高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张海钟;;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及其职业发展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张海钟;;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概念、标准、评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王丽敏,隋虹,李霞,陈晓慧,杨硕,杨光;哈尔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5 温翠红;韩建茹;黄晓明;傅培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6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7期

7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8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9 李茜茜;心理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探析[J];教育探索;2004年06期

10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娟;张丽娟;;从“幸福心理学”论提升工作幸福感[J];企业活力;2006年09期

2 时晓霞;;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学生主观幸福感[J];艺术教育;2008年05期

3 陈浩彬;苗元江;;存在之境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奚恺元;;今天,你幸福了吗?[J];晚报文萃;2009年08期

5 郝宗英;吴锡改;;试论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6 尚芸;;达到幸福九步骤[J];报刊荟萃;2011年03期

7 郝宗英;吴锡改;;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教书育人;2011年12期

8 无言;;幸福指数中的创新虚与实[J];创新科技;2011年06期

9 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10 田芸;李增庆;;青春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英;董强;杨清波;张文林;刘阳;;368名卫生离退休卫生人员主观幸福感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梅江英;刘文;李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游美琴;苗元江;朱晓红;;经济与主观幸福感[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宗闻;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女性主观幸福感最低[N];消费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幸福是一种飞翔的体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董为柏;维护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王益明;测量幸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肖峰;“幸福感”的若干双重属性[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蔡虹;十大幸福城市:北京因何落选?[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倪柏明;2008,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张艳;北京首次公布幸福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刘欣华;谈幸福[N];吉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田振敏;白领青年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谭海燕;老年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赵秧;辽沈地区信众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倩;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董凤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喻永婷;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肖洁;参加体育锻炼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修订及试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乔婷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归因、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辉;硕士研究生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4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34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