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解读以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本土“成长向导”社会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7-08-22 16:20

  本文关键词: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解读以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本土“成长向导”社会工作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文化 社会工作 成长向导 共同成长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其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也日益为社会和学者所关注。2008年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北京6所高等院校开展了“成长向导”社会工作模式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实验,项目以6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学生为案主,以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与中学生结对子、1+1共同成长的方式,致力于为提高打工子女的生命力做出贡献,并以此实验为基础,考量“成长向导”这种舶来社会工作模式在本土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和适应性。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此项目,运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希望借助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分析“成长向导”工作模式在本土实践中引发的向导与受导者之间的价值观碰撞以及此种碰撞带给彼此的成长,进而试图探索这种促成共同成长的社会工作模式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多元文化主义作为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是反对歧视和承认弱势群体的集体权利,尊重族群差别,承认个人对族群的认同和归依心理所蕴涵的巨大社会能量,探讨族群沟通和群体权利保障,把保障族群政治权利提高到与尊重公民个人政治权利同等的地位。多元文化视角在目前纷繁复杂日益变化的社会中逐渐展示出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运用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解读“成长向导”在中国大陆的实践,认为承认文化多样和价值多元的合理性,恰当悬置个人价值观,尽可能寻求平等的共同点,这样才能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达成真正的文化交融,帮助我们与案主共同成长,使沟通更加有效与和谐,激发出双方的能力和潜能,同时也焕发出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断演进的活力。这里要强调的是,本文并无意以比较研究的形式考察东西方社会工作的不同,而只是着眼于在“成长向导”这样的社会工作方式中,不同文化环境的案主与社工所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带给双方的成长。
【关键词】:多元文化 社会工作 成长向导 共同成长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一、前言9-14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研究意义及创新10-11
  • (三) 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4
  • 1. 研究思路11-12
  • 2. 研究方法12-14
  • 二、文献综述——本研究相关文献理论阐述14-29
  • (一) 城市农民工子女成长现状14-16
  • (二) 成长向导项目16-24
  • 1. 国外成长向导相关综述16-20
  • 2. 香港理工大学在北京开展的成长向导项目20-24
  • (三)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24-29
  • 1. 多元文化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4-26
  • 2.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26-27
  • 3. 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的成长27-29
  • 三、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对本土化成长向导项目的解读29-44
  • (一) 成长向导与受导者互动的反思29-31
  • (二) 多元文化主义的元素在成长向导中的展现31-36
  • 1. 不同个体在差异文化下的成长31-33
  • 2. 多元文化下多元思想的碰撞33-35
  • 3. 行为选择多元化的动因与展现35-36
  • (三) 直面成长向导中的多元文化因素36-39
  • 1. 价值观差异不可避免36-37
  • 2. 案主自决不一定是完美选择37-38
  • 3. 接纳多元文化交融对于成长的积极作用38-39
  • (四) 求同存异——成长向导中多元文化主义的运用39-44
  • 1. 承认文化多样和价值多元的合理性39-40
  • 2. 恰当悬置向导个人价值观40-41
  • 3. 尽可能地寻求平等的共同点41-44
  • 四、多元文化理论对成长向导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44-46
  • (一) 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反思44-45
  • (二) 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45-46
  • 五、结语46-48
  • (一) 基本结论和发现46-47
  • (二) 研究局限与不足47-48
  • 参考文献48-51
  • (一) 中文参考文献48-49
  • (二) 英文参考文献49-51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2 朱凤丽;;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国际观察;2005年04期

4 刘慧;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6 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7 张林;李玉婵;;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城市就读适应状况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朱世达;美国社会中的文化断裂[J];美国研究;1999年03期

9 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美国研究;2000年02期

10 赵娟;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J];社会;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720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20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