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理学走向人本学——问题学生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关键词:从病理学走向人本学——问题学生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问题学生根源于学校教育单一价值取向与学生个体成长多样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对处于教育发展末端的个体的病理学建构。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陷入本质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困境,就会导致个体合法性与教育合法性的双重失落。问题学生研究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以人为本,由病理学走向人本学。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社科部;
【关键词】: 问题学生 病理学 人本学
【分类号】:G455
【正文快照】: 《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正步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纲要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研读纲要,笔者认为,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以人为本”。在《纲要》中,“以人为本”既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重要的战略主题。但纲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2 黄少兵;徐波;辜大庆;;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守花;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陈勤;论学生主体观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要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程从柱,包诗忠;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教育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婷婷;;CET与素质教育的平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5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冯笑;;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2期
7 于泽元;自我、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朱志品;试论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祝爱武;;面向独立型人格的成人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光国;张善继;;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机制实验研究[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蔡中宏;论教育与社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琳琳;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定位及达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贾士平;论我国高等教育社会生态化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3 姜维东;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素凤;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吕常珂;试论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丽梅;论教育质量[D];山西大学;2010年
7 陈松凤;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楠;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素梅;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理念的人学审视及创新建构[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敏;后现代课程理论中人的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范晋;;班主任育人与医生治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6年07期
2 黄廷宏;刘新建;;要给“问题学生”留面子[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6年11期
3 朱丰;;寻找缺失的“成功体验”——转化问题学生的一种策略[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4 徐美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J];科学教育;2006年06期
5 唐中伦;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6 唐海海,房超平;让“问题学生”喜欢教师[J];人民教育;1999年12期
7 陈双喜;徐红伟;彭风雷;;“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年10期
8 薛剑刚;;“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1期
9 张琳;;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礼科;;不宜直接任命“问题学生”当班干部[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03期
2 符礼科;;话题:问题生能不能当班干部? 不宜直接任命“问题学生”当班干部[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02期
3 曾令华;善待问题学生[J];湖南教育;2000年16期
4 王山本;在英国小学治疗厌学症[J];独生子女;2003年10期
5 徐吉华;美丽的琥珀色[J];教师博览;2004年03期
6 郭文利;研究学生心理 关爱问题学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年01期
7 曹毅;;对待问题学生的特殊方法[J];新课程(初中版);2007年03期
8 丁文玉;;走进孩子的心灵之门——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J];教育文汇;2007年10期
9 陈辉;;问题学生的教育常见病[J];学校管理;2008年01期
10 陈凤;莫国夫;;转化问题学生要从家庭开始[J];中国德育;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鹏;;谈对多问题学生的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毛燕;;下力量挖掘学生进步的动力系统——班主任管理“问题学生”的法宝[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宋集媚;;慎定“问题学生”,巧施“解题策略”——“问题学生”的症结与教育策略例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李霞红;岳伟杰;;善待“问题学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宋集媚;;“问题学生”的症结与教育策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6 余茂龙;宋应昌;田学林;;从“问题学生”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杨旦凤;;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李亚琦;;解读“失和型”问题家庭的问题学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徐云宏;;中职问题学生调查报告[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程本洪;;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临泽县城关小学 张顺云;善待“问题学生”[N];张掖日报;2006年
2 周波;蓉港“问题学生”携手找问题[N];成都日报;2008年
3 王发明;浅析“问题学生”的心理及其转化[N];甘肃日报;2005年
4 记者 唐迎春 黄茜;家长爱孩子不得法“制造”问题学生[N];广州日报;2007年
5 蒋夫尔;不妨把“试学协议”改为“帮助协议”[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丁淑洁;“问题学生”的教育心得[N];周口日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王璐;“魔鬼训练”让孩子“着魔”[N];大众卫生报;2008年
8 何柳;英国有个“小煞星”,,把校园闹得鸡犬不宁[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吴江市青云中心小学 沈惠萍;三“变”解决家访中的弊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10 海安县实验小学 丁国荣;努力获取儿童世界的“通行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兰雁;涎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及发病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张云阁;实践观点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4 金英姬;脂蛋白(a)及高脂血症长期作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利用转基因家族性高脂血症家兔模型的病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冯丽;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清热理气冲剂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宏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bcl-6基因重排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月霞;回顾、展望中的生命探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红艳;《故事新编》的人本学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洁;激励机制的人本学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新民;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行为及其意志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张娟;鲁迅《野草》的人本学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权海军;初中“问题学生”成因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旭灿;中学“问题学生”教学干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瑾;预防“问题学生”犯罪的学校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环廷;脑膜瘤尾征的病理学分析及意义[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2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6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