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课程理论评析
本文关键词:协商课程理论评析
【摘要】:协商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课程权力,它以师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协商课程研究者以建构主义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协商课程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了富有创意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后现代课程研究话语。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协商 协商课程 课程权力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西南地区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师生适应状况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10YJA880054) 2010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学生适应性研究” 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协商课程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以来,它在澳大利亚、美、英等国等受到了诸多课程学者以及实践者的关注,而且也对我国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协商课程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应用,而且也渗透到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领域;它不仅在英语学科中得以应用,而且也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鹏飞;论杜威的社会哲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秀玲,王涛;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兰英;美国"概念-过程"课程设计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5 辛治洋;;批判教育学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6 阎光才;教育评价的正当性与批判性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叶红英,刘华萍;论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傅新民,柳小年;试析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J];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9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彭寿清;论中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缺失及构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5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凡;创新教育观下的中学物理课题研究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红艳;初中生物学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运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银燕;整合课程教学设计的原理与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许华琼;美国基础教育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牛文红;普通中学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新海;;自信心也是一门课程——澳大利亚学校信心教育课程解析[J];江苏教育;2011年17期
2 杨青会;郭庆岭;;权力生态视阈中的课程审议探观[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3 周波;;课程变革的后现代主义审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洪志忠邋崔允o7;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刘肖;新课程是一种共建的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吴松超;求解“新课改,我们该听谁的”的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江苏省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成尚荣;我们该怎样认识地方课程的地位及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马开剑;上海与香港:一种课程新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山东省胶南市大珠山镇中心小学 李霞 徐吉志;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屠莉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身份的确立提供了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许新海 南澳洲国立大学教育学院 区荣基;澳大利亚教育与课程改革跨文化实地研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蕾;教师课程权力的实施现状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路宁;课程政策中的课程权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贾雪燕;论教师对课程的个体化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费汝海;论课程自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永庚;论课程的生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宝玺;地方课程政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林;教育权视野下的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晓瑜;课程表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明;课程生成中的精神“相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勇军;课程政策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77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7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