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演变及述评

发布时间:2017-09-26 21:26

  本文关键词: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演变及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评价 价值取向 演变 述评


【摘要】: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价主体对教育评价活动价值的稳定认识。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通过目标、行为控制人的发展;通过过程、方法推动人的发展;通过尊重、参与服务人的发展;通过协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强化评价对象主体价值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并且在主体多元的进程中实现了教育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教育评价 价值取向 演变 述评
【分类号】:G40-058.1
【正文快照】: 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它是在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客体之间有相互作用是价值产生的基础,[1]当一种价值经过长久演变成为一项影响重大的广泛信念时,它便可被称为价值取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价主体对教育评价活动价值的稳定认识。自教育评价活动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母小勇,谢安邦;论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青,孙凤梅,宋敏,王立华,李为人,潘进;大学物理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刘育锋;论职业导向的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模式──美国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5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6 林向阳,黄汉升;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调研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8 郜岭;;试析课程开发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申仁洪;现代科学观及其教育表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春;对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分析与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唐安奎;西部农村初中职业教育及其课程设计初探——以富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7 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巩江;中学生物学利用CAI开发学生多元智力的研究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志波;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重鸣,陆兴海;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2 何杰;;论名校长培训的价值取向及其培训模式的重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朱成娟;;试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及其对我国社会控制模式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邬志辉;马青;;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5 冯大鸣;;英国英才教育政策:价值转向及技术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6 赵丹凌;关于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李家成;“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周国茹,冔莉,郑蕴;教师权威的现代化转型诠释[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潘涌;课程理念创新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年09期

10 刘昌明;;合作教育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J];石油教育;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丁兴坤;;教研写作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写作实绩的影响[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程守艳;;浅析贵州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周萍;;云南省大学生心理调查研究初步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胡鹤毅;;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内发”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王道一;唐革非;;浅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导向[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郭虎;“学有所教”的政策价值取向[N];宁夏日报;2009年

2 山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覃川;教师要警惕那些赞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黄梅县新开镇一中 黄树青;强化班子作风建设 助推学校快速发展[N];黄冈日报;2010年

4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陆安;德国教育印象[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吴世彩;真实化,,生活化:当下德育的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华亭县安口学区 张俊福;评课应做到“六看”[N];平凉日报;2005年

7 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 程振响;为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采写 实习生 李广荣 刘金练 杨涛;课改:品尝“螃蟹”的滋味[N];中山日报;2006年

9 深圳机场实验学校校长 王仁甫;再谈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靳雁;教育公平:武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彩霞;非规范性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柴逢国;对建国后(1949—1999)教育方针价值取向演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6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7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菁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红英;新课程视野中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25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25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