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4:37

  本文关键词: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师院校 职前教师 专业能力


【摘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首先阐释了职前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而后提出了提升职前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 长春教育学院干训部;
【关键词】高师院校 职前教师 专业能力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从结构上分析,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反思能力、组织学科课外活动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克灿;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彭健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孙阳华;;教师教育改革背景下师范院校的制约瓶颈及发展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4 朱玉票;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吴念;论素质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师的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王建平;;教师专业化与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2期

7 陈列;论大学教学名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龙宝新;;对专业型教师教育问题的综述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林奇青;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英国校本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宪国;北京市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新昌;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成军;教研组活动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立展华(詹曾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质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原娟娟;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枝琳;云南省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开放化的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鸿栋;学科教育课程与物理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年红;我国高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玉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制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钟富坤;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与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2年33期

3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Z1期

4 那茂菊;中外教育实习改革的趋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坚;;培养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的新探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汪晓霞;陈勇;;现代教育技术对高师院校实施三生教育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3 孙众;;职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能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4 张爱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师院校的教师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方兰然;;职前教师实习支教中的认知冲突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黄兰芳;;新课改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7 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8 魏智勇;;内蒙古自治区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9 钱小龙;汪霞;;美、英、澳三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饶少群;;“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海燕;刘爱芹;;高师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秋帆;;《东北地方教育史》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张志祯;刘加霞;申继亮;;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内容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谭雪晴;;高师贫困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金家新;;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红英;广东“支教置换”培训农村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屈爱平;教师专业化教育训练初探[N];吉林日报;2007年

3 ;一条“禁令”引发的讨论[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河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组河北师大 徐莉;走出“小师范”的圈子,走“大教师教育”道路[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 刘玉;辽宁中小学教师培养推出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教师教育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4年

7 王栾周(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党委);坚持正确办学方向[N];吉林日报;2006年

8 记者 陈帆波;教师应是学生创新的引路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满华;高师院校公共课实施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屈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娜;美国职前教师身份认同形成的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艳华;澳大利亚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闫靓;美国职前教师职业习性培养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6 赖晓云;职前教师网络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蒋德慧;职前教师与职初教师关于斜率的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辛艳华;伙伴学校—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模式及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春丽;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杜慧慧;职前教师教学知识信念的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0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40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