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安徽省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1 02:08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卫生 生活变动事件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安徽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安徽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8起,发病人数为11 321例,死亡4例;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87.1%),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发病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或中小学校;高峰出现在3-6月和9-12月。结论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高发趋势,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作者单位】: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公共卫生 生活变动事件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分类号】:G478
【正文快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亦是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特点的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叶纪;邓舒;;安徽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袁辉;程慧健;罗利群;王健;付俊杰;唐松;胡佳;刘磊;贾忠彬;王小文;宗俊;;江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年06期

3 雷芝樱;董柏青;陈娜萦;龚键;付志智;汤小峗;邓革红;;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与对策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4 王海波;劳旭影;毛国华;;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2期

5 廖文科;;关于完善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2期

6 李春灵;张维萍;黄志碧;王家林;;广西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2期

7 高伟;袁树华;屈苏格;师鉴;回延良;李琦;;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8 鲁琴宝;龚震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9 陈竺;;加强指导紧密协作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在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0期

10 秦明芳;黄玉芬;郑艳;何继波;;云南省2005-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斯;刘力;朱建如;郑立国;;湖北省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2 陈剑;杜虹;李秋玲;陈邦华;刘普林;胡权;;武汉市2005-2009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3 彭志强;吴承刚;疏俊;谭秋;林嘉子;;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4 彭志强;郑慧贞;吴承刚;疏俊;韩轲;谭秋;林嘉子;;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5 吴莹;刘贺新;郭铁志;;阜新市首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年06期

6 王锦绣;邵继平;;温岭市学校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年01期

7 李启新;葛兰香;;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8 林鸿潮;彭涛;;论学校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及其法治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学燕;龚健;雷芝樱;吴秀玲;;2010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处置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10 张维萍;;学校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焦亮;珠海市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2 王颖玲;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韩俊锋;安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4 韩红梅;合肥市某区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岩梅;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徐文;苏州市中小学生安全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叶纪;邓舒;;安徽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林耀琪,黄昱,罗小华;广州市黄埔区一起水痘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4期

3 李侯健;张慧君;龚健;吴秀玲;;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4 王艳霞;张辉;周洋;;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J];疾病监测;2008年01期

5 雷芝樱;董柏青;陈娜萦;龚键;付志智;汤小峗;邓革红;;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与对策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5期

6 孟军,谭春梅,董柏青,黄林,杨美才,陈岳波,吕炜;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7期

7 王海波;劳旭影;毛国华;;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2期

8 李麟琳;吴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5年06期

9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刘咸桢;张程;饶俊;李欣;;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10 廖文科;;关于完善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对策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凤;;湖州市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2 徐文强;;西宁市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6期

3 罗锋;何义林;朱中奎;;泰州市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1期

4 周祖木;魏晶娇;林丹;项方吕;;温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1期

5 张晓宇;李志强;;兰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9期

6 郭清,马海燕,许亮文,王小合,汪胜;浙江省中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7 海雁;;一件惭愧的事[J];文学与人生;2006年24期

8 曲欣;杨冬梅;杨纲;魏讴;;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1期

9 孟令杰,石爱华;大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4年04期

10 邓秋生,龚青文;湖南某高校2003届毕业生在校就诊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辉;陈亮;董小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A];2007-200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2 徐春茹;张毅南;王玲安;王彦;;我院对四起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理及思考[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霍若坤;;临夏少数民族居民公共卫生意识与行为调查[A];转型期的中国公共卫生:机遇 挑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永华;郝卫东;王培玉;许雅君;周小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5 蔡春华;;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履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A];转型期的中国公共卫生:机遇 挑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绪宗刚;;公共健康与公民自由:张力与平衡——建立在美国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张t,

本文编号:951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51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