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取向课程伦理的研究肇始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正义与关怀并重:课程世界的柔性伦理
二、育德与育智协同:课程功能的价值实现
三、理性与感性并存:课程价值的视角转换
四、价值与事实共生:课程实践的伦理秩序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铭;;关怀取向:课程实施的一种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5期
2 孙林;张旭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取向”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赫云鹏;高等师范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刘春叶;;创生取向下的课程实施与教师观念的重塑[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2期
5 赵艳红;石芳;;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与教师角色的重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赵风雨;郑志辉;;复杂性视域下的课程实施取向认识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7 金玉梅,靳玉乐;试论缔造取向课程实施的理念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4期
8 刘文静;市场经济形势下教育的经济取向和人文取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9 李西顺;;“课程创生取向”刍议[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10 郑彩华;;适合我国当前教学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朱水萍;教师伦理:现实样态与未来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田佳;当代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伦理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郑蓓;电视儿童广告伦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羊冯;论教师美的两种取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阳阳;大学生关系取向及其对自我提升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宠明;简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人本取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厉爱民;学生管理: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于茂林;大学生金钱态度、择业取向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泉蓉;论生命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丹;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自我接纳的促进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8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芳芳;诺丁斯关怀伦理的道德教育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殷叶馨;大学生幸福取向与生涯适应力、自我控制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5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3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