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教育伦理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0-10-27 21:28
胡适是我国现当代史上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转型做出过杰出贡献。他生于民族内忧外患、教育伦理守旧落后的历史时期。晚清盛行的教育救国思潮和徽州的传统书院文化,奠定了胡适教育伦理思想的深厚渊源。胡适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慈母的重教情结和私塾先生的谆谆教诲,使他认识到教育与读书的重要意义。少年时期,他进入上海新式学堂,催生了教育独立、民主、公义等进步思想的萌芽。留美深造期间,胡适切身感受到西方文明相较于本国文化的某些优越性,从此走上“西学东渐”的救国道路。为改变祖国的贫弱局面,他毕生致力于教育文化事业,主张民主化教育、本位化教育、实验化教育等革新纲领。学理上,赫胥黎的存疑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构成胡适教育伦理思想最主要的哲学基础。学术人格的独立平等和功利主义思想方法,可谓该思想最显著的伦理特征。胡适教育伦理思想代表了胡适关于教育应然关系及其实践德性的有机统一,内涵丰富。本文沿着从宏观制度伦理到微观教学伦理的主线展开梳理和阐发,将要义概括为:其一,教育民主化是教育制度之善的应有之义和发展方向,教育权分配的公义平等是伦理基础。社会共同体有责任提供最低要求的公共教育产品——义务性教育,通过文化普惠,让每个公民的天赋和潜能得到公平的初步发展。胡适发起文学革命,解放语言工具,有力推动了大众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他反对依据先天条件分配教育资源,赞成考试升学制,强调机会平等,并非绝对平均。他的教育伦理还体现了性别平等。他早年视女子教育为养儿育女的必要手段,认同“男女分别教育”的基本方式。后来他的思想发生深刻转变,不仅强调女子教育应以“造就女子独立之人格”为目的,并提出“男女共同教育”的主张,为我国学校教育逐步实现男女合校混班、共同培养奠定了思想基础。理论上,胡适民主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兼具功利价值与正义德性,既以实用主义目的论为主流,又包含对教育人权的义务论关怀。这对于强化社会教育资源的普惠性、公益性,推动社会民主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启示意蕴。其二,大学在学校治理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应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奉行独立自由、开放包容的伦理精神。教育独立下的大学自治,旨在避免社会共同体的不当干扰,有其进步意义,但容易走向教育“无政府主义”的极端。同时,大学应鼓励师生独立研究,包容言之有据的思想异见,倡导自由民主的校风、学风,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为此,大学应当不拘一格选聘名师大家、培养青年才俊,包容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奇才、怪才”。胡适的教育办学实践基本符合上述精神。其三,教学关系中,师生双方应当共同开展实用主义导向的“生活式教学”,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解决现实疑难出发。这是对学校与社会生活二元分离的传统教育的扬弃。其次,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模范,自我教育是师德之本。教师应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以理求真的学术热情,应当树立“爱独立和爱自由”的职业人格理想,并传递给学生。再次,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必须融入学问、团体、社会服务这三种“学业生活”中来,实现素质全面发展。为此,学生应当有独立的学术人格,自觉养成批判性学习方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目前,胡适伦理思想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涉及教育伦理则相对薄弱,专门系统的硕博士论文暂未出现。本文试图对胡适教育伦理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挖掘梳理、引申阐发,通过分析思考,有助于推进胡适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和发展。研究希望以文本史料为依托,以史为镜、面向未来。
【学位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0-05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缘由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基本文献与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文研究概述
第二章 胡适教育伦理思想的缘起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胡适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 胡适教育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 胡适民主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第一节 文学革命推动平等的大众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让“天才的人有抬头的机会”
第三节 胡适的女子教育伦理思想及变化
第四节 胡适教育公平观的伦理意蕴
第四章 胡适大学治理的伦理精神
第一节 教育独立下的大学自治
第二节 学术独立下的自主研究
第三节 学术容忍与思想自由
第四节 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第五章 胡适的教学伦理思想
第一节 实用主义导向的“生活式教学”
第二节 教师应树立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学生应树立的学业道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9088
【学位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0-05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缘由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基本文献与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文研究概述
第二章 胡适教育伦理思想的缘起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胡适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 胡适教育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 胡适民主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第一节 文学革命推动平等的大众教育
第二节 义务教育让“天才的人有抬头的机会”
第三节 胡适的女子教育伦理思想及变化
第四节 胡适教育公平观的伦理意蕴
第四章 胡适大学治理的伦理精神
第一节 教育独立下的大学自治
第二节 学术独立下的自主研究
第三节 学术容忍与思想自由
第四节 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第五章 胡适的教学伦理思想
第一节 实用主义导向的“生活式教学”
第二节 教师应树立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学生应树立的学业道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川;;教育家胡适:行动与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2 糜海波;;教育善与教育伦理建设的两个向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3 吴雪玲;郭勇;;胡适的大学理念及其办学实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刘云林;;教育伦理规范生成的辩证视野[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1期
5 李丹丹;;论陈独秀与胡适五四时期伦理思想之差异[J];学术交流;2012年01期
6 肖雄;;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郭志俊;;明清徽州教育和人才培养[J];理论建设;2010年02期
8 吴云峰;;论胡适的教育平等观[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周月;胡适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本陆;论教育的伦理特性[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59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5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