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22:0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问题是本门学科研究的标志性前沿问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问题始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并随着学科的发展日渐凸显,最终在相邻学科的“圈地运动”及“跨学科”的研究中涌向风口浪尖。然而,学科边界的维护与跨越本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学科边界,谈何跨学科边界?不经历跨学科边界的尝试,又何以明确学科边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问题研究的初衷不是让学科固守边界、“闭门造车”,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科际交流,使学科本身不至于在“跨学科”研究的洪流中被湮没,最终提高跨学科研究的实效性。文章分三步走,笔者试图从学理层面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进行划定。为此,研究的第一步是从“无”到“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源”与“原”两大自证起点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的“可能性”,亦即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边界。与此相对应,研究的第二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的“必要性”,即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现状入手,重新解读了学科以及学科边界的概念、描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混乱的窘境以及危害,具体分析了四大导致本门学科边界混乱的基本原因。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边界,但学科边界不明确,研究的第三步就是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在综合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的内在和外在依据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的四大原则:反思与否思相结合的原则、属人与属己相统一的原则、名实相符的原则以及软硬相兼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文章最终从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两大视角,亦即贯穿“反思”和“否思”的核心原则来具体划定本门学科边界:时空关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主要从现代与传统的纵向把握以及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横向把握两大方面进行:逻辑关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划定则主要从其认知边界、功能边界和发展边界三大方面进行考虑。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1
【部分图文】:
图2-1:学科的三维概念图??(二)“学科边界”的概念辨析??“边界”是一个使用相当广泛的词汇,它本来是一个空间概念,《辞海》上解释为“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多指国界,有时也指省界、县界)”:《朗文英汉词典》中,边界对??应的英文?boundary?解释为:a?real?or?imagined?line?that?marks?the?limits?or?edges?of?sth?and??separates?it?from?other?things?or?places?(—条标志着某事物极限或边缘的线,它或是真实的或??是想象中的,并且可能凭借这条线将此事物与其他事物或其他地域分隔开来)。“学科边界”??就是这样一个由空间概念指涉而来的用来区分不同学科的分界线。它应该是学科发生质变的??地方,规定着一门学科的研宄范围、研究方法以及所发挥的功能限度等。边界与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一门学科自成立之日起就具备了其学科边界,否则无法成立自身。学科的独??立性是学科边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学科边界的首要特点就是渗透性。“边界既是分界线,也是渗透膜……边界之所以是渗??”1
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价值旨归。第二,两门学科的研宄对象不同。这里的研究对象??也指一般层面上的研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研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其学科名称??所指的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宏大的对象,囊括了一代代中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和实践智慧的结晶。而与之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不??似前者那样“包罗万象”,是建立在前者研究基础上的极具针对性的研究对象。??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以上两门学科的研宄向度也有明显的区分。从本质上看,其??研宄本身就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涉及到道德、法制、政治等社会层??面的宏观问题,还涉及到个人的道德教育、三观教育等具体微观层面的内容,是同时具备内??向型和外向型特点的学科。作为极富我国特色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规范教育与??价值引导统一于一体,似乎就是为实现我国人民传统的人生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创设的。而上述的其他两门学科涉及到的则主要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它们的??研宄成果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问题的解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较为宏观而抽象??的外向型学科。??马克思主???
一般的意义上去研宄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本学科由于更多地关注??活动基础之上的思想活动,它已经从生理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层面,是在人的具体实践??础之上去研究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到行为的这一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一门??因此,两门学科存在着交叉研宄的空间,但分工却具体明确,区分它们的关键就是澄??宄的问题的本质。??之,本学科与上述相邻的学科之间存在着经常性的科际互动,也有着较为深刻的内容??渊源,但无论是出于对本学科的维护还是对上述学科的尊重,它们之间的边界是不容??。学科边界的划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的过程,本学科与上述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个机动的过程,这种动态的不平衡关系需要依靠学科研宄人员的专业机智来进行把??别是在遇到具体的研究问题时,我们不仅要通过相邻学科之间的“求异”来明确本学??究边界,更应该“同中求异”,对相邻学科交叉的部分或相似的部分进行专门分析,??定对具体研宄问题的学科分工,共同促进现实问题或理论难题的解决,这也正是学科??初衷。??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3054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1
【部分图文】:
图2-1:学科的三维概念图??(二)“学科边界”的概念辨析??“边界”是一个使用相当广泛的词汇,它本来是一个空间概念,《辞海》上解释为“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线(多指国界,有时也指省界、县界)”:《朗文英汉词典》中,边界对??应的英文?boundary?解释为:a?real?or?imagined?line?that?marks?the?limits?or?edges?of?sth?and??separates?it?from?other?things?or?places?(—条标志着某事物极限或边缘的线,它或是真实的或??是想象中的,并且可能凭借这条线将此事物与其他事物或其他地域分隔开来)。“学科边界”??就是这样一个由空间概念指涉而来的用来区分不同学科的分界线。它应该是学科发生质变的??地方,规定着一门学科的研宄范围、研究方法以及所发挥的功能限度等。边界与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一门学科自成立之日起就具备了其学科边界,否则无法成立自身。学科的独??立性是学科边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学科边界的首要特点就是渗透性。“边界既是分界线,也是渗透膜……边界之所以是渗??”1
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价值旨归。第二,两门学科的研宄对象不同。这里的研究对象??也指一般层面上的研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研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其学科名称??所指的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宏大的对象,囊括了一代代中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和实践智慧的结晶。而与之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不??似前者那样“包罗万象”,是建立在前者研究基础上的极具针对性的研究对象。??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以上两门学科的研宄向度也有明显的区分。从本质上看,其??研宄本身就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涉及到道德、法制、政治等社会层??面的宏观问题,还涉及到个人的道德教育、三观教育等具体微观层面的内容,是同时具备内??向型和外向型特点的学科。作为极富我国特色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规范教育与??价值引导统一于一体,似乎就是为实现我国人民传统的人生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创设的。而上述的其他两门学科涉及到的则主要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它们的??研宄成果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问题的解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较为宏观而抽象??的外向型学科。??马克思主???
一般的意义上去研宄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本学科由于更多地关注??活动基础之上的思想活动,它已经从生理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层面,是在人的具体实践??础之上去研究从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到行为的这一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一门??因此,两门学科存在着交叉研宄的空间,但分工却具体明确,区分它们的关键就是澄??宄的问题的本质。??之,本学科与上述相邻的学科之间存在着经常性的科际互动,也有着较为深刻的内容??渊源,但无论是出于对本学科的维护还是对上述学科的尊重,它们之间的边界是不容??。学科边界的划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的过程,本学科与上述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个机动的过程,这种动态的不平衡关系需要依靠学科研宄人员的专业机智来进行把??别是在遇到具体的研究问题时,我们不仅要通过相邻学科之间的“求异”来明确本学??究边界,更应该“同中求异”,对相邻学科交叉的部分或相似的部分进行专门分析,??定对具体研宄问题的学科分工,共同促进现实问题或理论难题的解决,这也正是学科??初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及其功能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19期
2 张艳红;张澍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之反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05期
4 曾长秋;杨尚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若干争议与整合问题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5 朱磊;;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和无限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6 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7 侯勇;;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8 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23期
9 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10 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一个“曲折”引发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17期
本文编号:2863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6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