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及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17: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及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情况下,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进行,把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四书五经”一直以来被誉为人类最高智慧,流传千古。在文化断代百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之风吹遍大江南北。而《大学》作为四书之首,一直以来被赋予重要性意义,它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塑型,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注重个体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这对当今世界文明要求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大学之道有三个纲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即要把人内在过分的欲望去掉,彰显美好的品德,推己及人,普济天下,进而精益求精,达到至善。实现这三个纲领的具体步骤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这“八目”是《大学》实现“三纲领”的基本路径,有着深厚的思想意识和人文关怀,对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意...
【文章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3.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1.选题新
2.研究角度新
二、探索《大学》中的德育思想的研究价值
(一)探索《大学》中德育思想的的必要性
1.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要求
3.提高和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保障
4.探索德育教育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二)探索《大学》中德育思想的可能性
1.价值观的契合之处
2.目标的一致之处
3.内容的相通之处
4.教育模式的互补性
(三)探索《大学》中德育思想的价值
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挖掘更为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4.拓宽德育教育的研究视野
5.有助于拓展德育教育学科的创新途径
三、《大学》中的德育思想体系
(一)《大学》概述
1.《大学》的作者
2.《大学》的改本问题
(二)简述“三纲”、“八目”
1.“三纲”的内涵
2.“八目”的内涵
(三)《大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
1.《大学》中的德育目标之“明明德”
2.《大学》中的德育目标之“亲民”
3.《大学》德育的目标之“止于至善”
4.“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的关系
(四)《大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1.“格物”、“致知”的内容
2.“诚意”、“正心”的内容
3.“修身”、“齐家”的内容
4.“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五)《大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1.从“格物”、“致知”开始
2.以“慎独”来达到诚意正心
3.重视榜样的作用
4.注重推己及人的原则
5.重视德育教育的亲身躬行
四、《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坚持的原则和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和批判继承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方向
2.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
3.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二)《大学》中的德育思想的启示
1.优化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2.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3.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
4.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5.关注社会现实,引入问题意识
6.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研究[J]. 光姝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2]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 吴芮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4)
[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 岳宗德.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1)
[4]坚持以文化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J]. 冯刚,刘晓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1)
[5]《大学》修身之道对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启示[J]. 苏景荣.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2(03)
[6]《大学》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 王升臻. 唐都学刊. 2011(05)
[7]《大学》自我教化思想及对其当今教育的启示[J]. 陆翠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大学》的精神定位与当代意义[J]. 王岳川. 社会科学. 2009(07)
[9]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德育[J]. 胡乃永.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02)
[10]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古意今用[J]. 武薇. 高校教育管理. 2008(06)
硕士论文
[1]《大学》的张力[D]. 屠建达.北京大学 2007
[2]《大学》的理想人格诉求[D]. 周宏.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6048
【文章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3.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1.选题新
2.研究角度新
二、探索《大学》中的德育思想的研究价值
(一)探索《大学》中德育思想的的必要性
1.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要求
3.提高和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保障
4.探索德育教育新路径的必然选择
(二)探索《大学》中德育思想的可能性
1.价值观的契合之处
2.目标的一致之处
3.内容的相通之处
4.教育模式的互补性
(三)探索《大学》中德育思想的价值
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挖掘更为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4.拓宽德育教育的研究视野
5.有助于拓展德育教育学科的创新途径
三、《大学》中的德育思想体系
(一)《大学》概述
1.《大学》的作者
2.《大学》的改本问题
(二)简述“三纲”、“八目”
1.“三纲”的内涵
2.“八目”的内涵
(三)《大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
1.《大学》中的德育目标之“明明德”
2.《大学》中的德育目标之“亲民”
3.《大学》德育的目标之“止于至善”
4.“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的关系
(四)《大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1.“格物”、“致知”的内容
2.“诚意”、“正心”的内容
3.“修身”、“齐家”的内容
4.“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五)《大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1.从“格物”、“致知”开始
2.以“慎独”来达到诚意正心
3.重视榜样的作用
4.注重推己及人的原则
5.重视德育教育的亲身躬行
四、《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坚持的原则和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和批判继承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方向
2.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
3.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二)《大学》中的德育思想的启示
1.优化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2.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3.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
4.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5.关注社会现实,引入问题意识
6.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研究[J]. 光姝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2]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 吴芮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4)
[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 岳宗德.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1)
[4]坚持以文化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J]. 冯刚,刘晓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1)
[5]《大学》修身之道对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启示[J]. 苏景荣.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2(03)
[6]《大学》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 王升臻. 唐都学刊. 2011(05)
[7]《大学》自我教化思想及对其当今教育的启示[J]. 陆翠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大学》的精神定位与当代意义[J]. 王岳川. 社会科学. 2009(07)
[9]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德育[J]. 胡乃永.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02)
[10]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古意今用[J]. 武薇. 高校教育管理. 2008(06)
硕士论文
[1]《大学》的张力[D]. 屠建达.北京大学 2007
[2]《大学》的理想人格诉求[D]. 周宏.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93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