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反思与批判 ——基于《非学校化社会》的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21-04-16 05:49
伊万·伊利奇是社会批评家、激进的教育学家、“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创始人、“非学校化运动”的杰出领袖,其著作《非学校化社会》所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念为人们重新审视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与不足,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批判。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国际背景与美国国内背景构成了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教育冲突论、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论与终身教育理论等是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主要理论基础。依照教育冲突论,伊利奇对学校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植根于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论与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伊利奇强烈呼吁尊重人的本性,主张废除学校,以消除人的异化现象,实现人的自由与自主。终身教育理论也为伊利奇否定学校、主张“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观点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以“为什么废除学校——废除什么样的学校——废除学校后如何开展教育”为主线展开。伊利奇认为学校过度制度化、注重隐性课程的传授与学历证书的追求,导致了教育的现代化贫困,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因此他坚持废除那些充满虚伪神话的学校。这些...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伊利奇及其《非学校化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2.对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进行反思与批判具有现实意义
3.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反思与批判研究相对匮乏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非学校化社会
2.学校
3.学校化社会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社会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世界教育危机
2.世界文化和社会危机
(二)美国社会背景
1.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打击
2.争取教育机会平等
3.反文化运动
二、“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冲突论
(二)社会批判理论
(三)无政府主义论
(四)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
(五)终身教育理论体系
三、“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思想内涵
(一)学校罹病:过度制度化
1.重隐性课程
2.重学历的钳制
3.导致现代化贫困
4.难于实现教育公平
(二)病理诊断:虚伪的学校神话
1.作为现代世界宗教的学校
2.作为充斥着制度化神话的学校
3.作为虚假公用事业的学校
(三)医治路径:建构学习网络
1.教育用品参考服务
2.技能交换
3.伙伴选配
4.专职教育工作者
四、“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
(一)“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理论缺陷
1.教育冲突论的缺欠
2.社会批判理论的弊病
3.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化
4.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误读
5.荒谬地反对“童年时代”
6.注重个体主体性忽视机构主体性
(二)“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实践困境
1.“非学校化社会”理念过于浪漫
2.“学习网络”的构想无法落实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学校的负功能批判及其化解——基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J]. 朱洵.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4)
[2]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J]. 廖春林,方帧云. 成人教育. 2010(08)
[3]恩格斯权威思想初探[J]. 隋学礼. 理论界. 2009(04)
[4]“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J]. 海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1)
[5]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J]. 赵红亚. 成人教育. 2007(11)
[6]伊呈奇对“学校化社会”的批判及对我们的启示[J]. 高燕. 现代教育论丛. 2007(04)
[7]“非学校化”思想揭示的矛盾及启示[J]. 聂志成.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05)
[8]伊里奇“去学校化”思想述评——学校批判视角下的“去学校化”理论[J]. 李萍.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9]学校教育的异化、废除与改进——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 陈卓.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06)
[10]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述评[J]. 漆玲玲. 外国教育研究. 2004(10)
博士论文
[1]基于证据的学校持续改进[D]. 许爱红.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 王星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 袁洪珍.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D]. 周荣芳.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0863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伊利奇及其《非学校化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2.对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进行反思与批判具有现实意义
3.伊利奇“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反思与批判研究相对匮乏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非学校化社会
2.学校
3.学校化社会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社会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世界教育危机
2.世界文化和社会危机
(二)美国社会背景
1.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打击
2.争取教育机会平等
3.反文化运动
二、“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冲突论
(二)社会批判理论
(三)无政府主义论
(四)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
(五)终身教育理论体系
三、“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思想内涵
(一)学校罹病:过度制度化
1.重隐性课程
2.重学历的钳制
3.导致现代化贫困
4.难于实现教育公平
(二)病理诊断:虚伪的学校神话
1.作为现代世界宗教的学校
2.作为充斥着制度化神话的学校
3.作为虚假公用事业的学校
(三)医治路径:建构学习网络
1.教育用品参考服务
2.技能交换
3.伙伴选配
4.专职教育工作者
四、“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
(一)“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理论缺陷
1.教育冲突论的缺欠
2.社会批判理论的弊病
3.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化
4.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误读
5.荒谬地反对“童年时代”
6.注重个体主体性忽视机构主体性
(二)“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念的实践困境
1.“非学校化社会”理念过于浪漫
2.“学习网络”的构想无法落实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学校的负功能批判及其化解——基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J]. 朱洵.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4)
[2]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J]. 廖春林,方帧云. 成人教育. 2010(08)
[3]恩格斯权威思想初探[J]. 隋学礼. 理论界. 2009(04)
[4]“非学校化社会”教育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J]. 海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1)
[5]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J]. 赵红亚. 成人教育. 2007(11)
[6]伊呈奇对“学校化社会”的批判及对我们的启示[J]. 高燕. 现代教育论丛. 2007(04)
[7]“非学校化”思想揭示的矛盾及启示[J]. 聂志成.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05)
[8]伊里奇“去学校化”思想述评——学校批判视角下的“去学校化”理论[J]. 李萍.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3)
[9]学校教育的异化、废除与改进——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 陈卓.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06)
[10]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述评[J]. 漆玲玲. 外国教育研究. 2004(10)
博士论文
[1]基于证据的学校持续改进[D]. 许爱红.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 王星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 袁洪珍.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D]. 周荣芳.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0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14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