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有效依据和基本支点 ——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22:59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是中国德育理论取得长足进步的七十年。经历了初创阶段、复苏与建构阶段、科学化与现代化阶段、多样化阶段,中国道德教育理论回应道德发展的时代要求、为德育实践提供行动指南,正走向现代化、人性化、科学化的统一。尤其是1996年后涌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是对当代道德教育实践的积极回应,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但是,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面临一些问题,如,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有待发掘,知识化解决方式的实效性有待提高,理论本体的原创性有待加强等。归根结底,是对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和基本支点审视不清。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提出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和基本支点。笔者假设道德教育理论构建需要考虑儿童现实的、可能的生存、生活需要,根据儿童道德观念如何产生。同时,道德教育理论构建需要关注儿童真实的道德体验,即,幸福体验和实用体验。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定位是元研究,采用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第一章是对道德教育理论的概念界定和本体解读。区分理论、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理论,阐述它们的主体类型,采用“由大到小”的分析方式。重点说明道德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不同。因为理论是...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中国道德教育理论发展要求加强关于理论构建过程的研究
(二)中国道德教育实践开展呼唤符合时代、国家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个人对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实践的持续性关注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具体德育思想及给我国德育实践带来的影响、启示
(二)关于德育学科建设、德育概念、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关于德育本质、德育功能、德育要素
(四)多样化时期道德教育理论相关研究
(五)对既往文献的总结
三、研究对象与问题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核心概念
(一)道德教育理论
(二)有效依据
(三)基本支点
(四)多样化时期
六、方法论
(一)研究的定位:元研究
(二)研究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
(三)具体研究方法:文献法
七、研究思路与核心观点
(一)研究思路
(二)核心观点
八、与既往研究不同之处和研究不足
(一)与既往研究不同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道德教育理论的概念界定与本体解读
一、理论、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
(一)理论
(二)教育理论
(三)道德教育理论
二、道德教育理论的类型
(一)理论的类型
(二)教育理论的类型
(三)道德教育理论的类型
三、小结
第二章 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进展概略
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德育理论发展历程探析
(一)1949-1977:中国德育理论发展的初探阶段
(二)1978-1988:中国德育理论发展的复苏与建构阶段
(三)1989-1995:中国德育理论发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阶段
(四)1996 年至今: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多样化阶段
二、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成就与不足
(一)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成就
(二)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不足
三、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构建路径与问题分析
(一)依据道德理性构建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有待发掘
(二)依托道德知识构建道德教育理论,问题解决方式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三)依照演绎逻辑构建道德教育理论,理论自身的原创性有待加强
四、小结
第三章 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个案考察
一、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前提审视
二、主体性德育理论
(一)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变革需要新型德育体系
(二)主张:开展主体—发展性德育,培养儿童主体性道德人格
(三)总结与评价
三、情感德育理论
(一)背景:教育全域中的情感缺失,学校德育中的情感缺失
(二)主张:发展儿童与道德相关的情感,发挥传统美德的情感价值
(三)总结与评价
四、制度德育理论
(一)背景:伦理道德格局混乱,学校德育陷入困境
(二)主张:完善制度,制度育德
(三)总结与评价
五、德育美学观
(一)背景:功利主义盛行,学校德育在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间摇摆
(二)主张:德育内容与德育形式的审美化改造
(三)总结与评价
六、生活德育理论
(一)背景:知识人人性假设与知性道德对人的僭越
(二)主张:道德回归生活,道德走向生活
(三)总结与评价
七、小结
第四章 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
一、为什么道德何以产生是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
(一)从“道德先天存在”到道德教育理论
(二)从“道德后天习得”到道德教育理论
二、道德是如何产生的:三个路径
(一)道德先天存在于人类头脑中
(二)道德是人类后天习得的结果
(三)道德是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三、依据儿童生存、生活的现实与可能需要构建道德教育理论
(一)儿童作为实践之中的类存在
(二)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
(三)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是儿童生存、生活的现实与可能需要
四、小结
第五章 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基本支点
一、为什么道德体验是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基本支点
(一)在情境中澄清价值:基于儿童道德选择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在互动中形成美好:基于儿童道德情感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在多元中寻求普遍:基于儿童道德理性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幸福与实用:儿童道德体验的重要维度
(一)反思现代教育的“幸福症候群”
(二)幸福是自由给予途中的自由创造
(三)实用是处于过程中的、未完成的道德思考
三、幸福感受与实用体验,构建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支点
(一)幸福感受的实现:沉思、给予、创造
(二)实用感受的达成:展现正确行为的心理倾向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理论创新[J]. 张志勇. 教育研究. 2019(03)
[2]二十年生活德育研究回顾[J]. 刘梦华,高文涛. 中国德育. 2019(03)
[3]何种教育理论? 如何联系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问题再审思[J]. 吴康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中国特色德育模式”理论建构中的方法论导向[J]. 易连云. 教育学报. 2018(06)
[5]四十年德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J].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制度德育论的贡献与局限[J]. 黄上芳. 浙江教育科学. 2018(05)
[7]改革开放40年德育理论研究的主题及进展[J]. 戚万学,唐爱民,韩笑. 教育研究. 2018(10)
[8]改革开放40年我国德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进步[J]. 檀传宝,陈国清.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0)
[9]生活德育是我学术生活的“家园”——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高德胜教授[J]. 孙格格. 中国德育. 2018(18)
[10]教育研究方法论变革:历史突破与理论创新[J]. 刘燕楠. 教育研究. 2018(05)
博士论文
[1]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 周霖.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制度德育论[D]. 刘超良.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D]. 杨炎轩.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 吴黛舒.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 毕世响.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98068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中国道德教育理论发展要求加强关于理论构建过程的研究
(二)中国道德教育实践开展呼唤符合时代、国家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个人对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实践的持续性关注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具体德育思想及给我国德育实践带来的影响、启示
(二)关于德育学科建设、德育概念、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关于德育本质、德育功能、德育要素
(四)多样化时期道德教育理论相关研究
(五)对既往文献的总结
三、研究对象与问题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核心概念
(一)道德教育理论
(二)有效依据
(三)基本支点
(四)多样化时期
六、方法论
(一)研究的定位:元研究
(二)研究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
(三)具体研究方法:文献法
七、研究思路与核心观点
(一)研究思路
(二)核心观点
八、与既往研究不同之处和研究不足
(一)与既往研究不同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道德教育理论的概念界定与本体解读
一、理论、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理论
(一)理论
(二)教育理论
(三)道德教育理论
二、道德教育理论的类型
(一)理论的类型
(二)教育理论的类型
(三)道德教育理论的类型
三、小结
第二章 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进展概略
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德育理论发展历程探析
(一)1949-1977:中国德育理论发展的初探阶段
(二)1978-1988:中国德育理论发展的复苏与建构阶段
(三)1989-1995:中国德育理论发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阶段
(四)1996 年至今: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多样化阶段
二、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成就与不足
(一)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成就
(二)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不足
三、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构建路径与问题分析
(一)依据道德理性构建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有待发掘
(二)依托道德知识构建道德教育理论,问题解决方式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三)依照演绎逻辑构建道德教育理论,理论自身的原创性有待加强
四、小结
第三章 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个案考察
一、多样化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理论前提审视
二、主体性德育理论
(一)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变革需要新型德育体系
(二)主张:开展主体—发展性德育,培养儿童主体性道德人格
(三)总结与评价
三、情感德育理论
(一)背景:教育全域中的情感缺失,学校德育中的情感缺失
(二)主张:发展儿童与道德相关的情感,发挥传统美德的情感价值
(三)总结与评价
四、制度德育理论
(一)背景:伦理道德格局混乱,学校德育陷入困境
(二)主张:完善制度,制度育德
(三)总结与评价
五、德育美学观
(一)背景:功利主义盛行,学校德育在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间摇摆
(二)主张:德育内容与德育形式的审美化改造
(三)总结与评价
六、生活德育理论
(一)背景:知识人人性假设与知性道德对人的僭越
(二)主张:道德回归生活,道德走向生活
(三)总结与评价
七、小结
第四章 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
一、为什么道德何以产生是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
(一)从“道德先天存在”到道德教育理论
(二)从“道德后天习得”到道德教育理论
二、道德是如何产生的:三个路径
(一)道德先天存在于人类头脑中
(二)道德是人类后天习得的结果
(三)道德是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三、依据儿童生存、生活的现实与可能需要构建道德教育理论
(一)儿童作为实践之中的类存在
(二)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
(三)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有效依据是儿童生存、生活的现实与可能需要
四、小结
第五章 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基本支点
一、为什么道德体验是道德教育理论构建的基本支点
(一)在情境中澄清价值:基于儿童道德选择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在互动中形成美好:基于儿童道德情感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在多元中寻求普遍:基于儿童道德理性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幸福与实用:儿童道德体验的重要维度
(一)反思现代教育的“幸福症候群”
(二)幸福是自由给予途中的自由创造
(三)实用是处于过程中的、未完成的道德思考
三、幸福感受与实用体验,构建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支点
(一)幸福感受的实现:沉思、给予、创造
(二)实用感受的达成:展现正确行为的心理倾向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理论创新[J]. 张志勇. 教育研究. 2019(03)
[2]二十年生活德育研究回顾[J]. 刘梦华,高文涛. 中国德育. 2019(03)
[3]何种教育理论? 如何联系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问题再审思[J]. 吴康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中国特色德育模式”理论建构中的方法论导向[J]. 易连云. 教育学报. 2018(06)
[5]四十年德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J]. 冯建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制度德育论的贡献与局限[J]. 黄上芳. 浙江教育科学. 2018(05)
[7]改革开放40年德育理论研究的主题及进展[J]. 戚万学,唐爱民,韩笑. 教育研究. 2018(10)
[8]改革开放40年我国德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进步[J]. 檀传宝,陈国清.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0)
[9]生活德育是我学术生活的“家园”——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高德胜教授[J]. 孙格格. 中国德育. 2018(18)
[10]教育研究方法论变革:历史突破与理论创新[J]. 刘燕楠. 教育研究. 2018(05)
博士论文
[1]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 周霖.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制度德育论[D]. 刘超良.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D]. 杨炎轩.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 吴黛舒.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 毕世响.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98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29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