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DOI: 10. 13530 / j. cnki. jlis. 155003
035
*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袁曦临 王 骏 刘 禄
摘
要
在促进文字信息激增和阅读载体形态改变的同时, 也改变了读者的 阅 读 行 为 网络及数字化技术
的发展,
和阅读习惯。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记忆 保 持 层 面 研究 纸质阅 读 与 数 字 阅 读 的 差异。 研究发 现: 对 于同一阅读材料, 相比纸质阅读, 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 在理解认知方面, 两组对于简单信息的 处 理 加 工 表现 无 差 别 , 但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 在长期记忆方面, 数字阅读表现逊于纸质阅 读, 内化 阅读材料的能力较弱。研究揭示, 在数字环境中读者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度, 以获得阅 读 理 解 效果的整体提升。图 2 。表 3 。参考文献 12 。 关键词 分类号 纸质阅读 G252 数字阅读 阅读理解 认知能力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YU AN Xilin ,W AN G Jun & LIU L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increases rapidly. Meanwhile the reading media is changing and affecting reader's reading behavior patterns. Reading is complex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cluding a series of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behaviors carried out by readers alternately, such as phonological analysis, morphological analysis, lexical analysis, syntax analysis, meaning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ing. So measuring th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effects of reading could reflect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Current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paper books, but digital reading has become the trend today. Mobile phone is the major reading device and readers enjoy reading news and novels. So processing of digit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reading study. Controlled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level between paper reading group and digital reading group. The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is based on the testing framework of PISA (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The test embraced 4 aspects including description, summarization, reasoning and memory. Edgar Allan Poe's short story ?Black Cat?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 text, for it contained more details, tale or narrative, meaning through metaphor and symbolic
* 本文 系国家社科基 金 项目 “数 字阅读 机 制 与 导读策略 研 究 ” ( 编号: 13BTQ023 ) 的研 究成果之 一。 ( This article is an outcome of the project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digital reading and guided reading strategy ” ( No. 13BTQ023 ) support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Email: yuan _ xl @ seu. edu. cn , ORCID: 0000 - 0001 - 9165 - 0313 ( Correspondence 通信作者: 袁曦临, should be addressed to YUAN Xilin,Email: yuan_xl@ seu. edu. cn ,ORCID: 0000 - 0001 - 9165 - 0313 ) 2015 年 9 月 September, 2015
036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significance; those could meet the test requirement. The reading test was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20 readers in each group, Group A for paper book, and Group B for e - book. All readers were from Southeast University Literary Society. The experiment worked out in 2 stages. Phase 1 was spot field test of reading for 15 - 20 minutes. Both groups we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same test questionnaires. Phase 2 was carried out a month later after the two groups had finished the questionnaires, and readers were required to answer the same questionnaire again without re - reading Poe's novel. Their answers were returned by mail.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method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earlier and later periods. Then combined field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basic features and patterns about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and the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Group B's reading speed for e - book was faster than Group A for p - book. Group A's reading pattern was row by row, and often looked back in the reading process. And Group B's reading pattern was screen for screen, usually browsed over the whole screen, and seldom looked back. For the same text, Group B tended to skip and skim; 2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understanding and remembering the simple details of the sto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or in the forgetting rate. But to the intricate details of the story, the correct rate of Group B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in understanding comprehension and associative memory, Group B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Group A.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reading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Group A in p - book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in e - book. Misunderstanding and forgetting appeared more often in Group B. Readers in Group B could not summarize and generalize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story well; 3) Pointed comments and notes in the text could make direct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wo groups, even influence and control their judg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eaders doing digital reading are more likely to skip and skim. In terms of recogni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imp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for complex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gital reading group is slightly worse. In long - term memory of the text, the performance of paper reading group is better than digital reading group. 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disciplinary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mong readers of the two groups might have some impact on the test results. Therefore, research shows that paper reading should favor system thinking, deep understanding and long - term memory, and digital reading shoul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access. Readers in digital environment have the necessity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two reading modes, and develop digital reading skills, so as to lift the level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tudy may have certain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teachers,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2 figs. 3 tabs. 12 refs. KEY WORDS Paper reading. Digital 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Cognitive ability.
读资源的 多元 与 丰富, 也 改 变 了 读 者阅 读 的 载
1
研究背景
网络及 数 字 化 技 术 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阅
体形态、 阅 读 习惯 乃 至 阅 读 行 为 本 身。 阅 读 是 一个由读者主导 的 对 阅 读 材料 进 行 复 杂 信 息加 工的过程, 包含字词 识别、 句 法 分析、 涵 义 理 解、
总第四十一卷
第二一九期
Vol. 41. No. 219
袁曦临 王 骏 刘 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YUAN Xilin,WANG Jun & LIU Lu: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037
推理 判 断 等 一 系 列 交 替 进 行 的 认 知 理 解 活 动
[1 ]35 - 43
辨识、 识字量和认 读 速 度; 理 解能 力 着 重 涉 及对 文本结构、 表现 手 法、 主 旨 内 涵、 文 体特征、 逻辑 关系以及对 作 者 观 点 的 揣 测 和 理 解 等; 评 析 能 力则是读者对阅 读 文 本 内 容 与 结构、 表 现 形式、 风格特征等做 出 判 断、 审 美和 评 价 的 能 力
[2 - 4 ]
。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通过视 觉 识别 文
本信息的编码特征, 将之 转 换 为 具 体 形 象、 语义 或命题, 保持在大 脑 中, 形成 认知。 而 理 解 是 认 知活动的 综合 与 发展: 低水 平 的 阅 读 理 解 是 指 知觉水平的理解, 即 能 辨 识阅 读 对 象, 知道阅读 内容是什么; 中 级 水 平 的 理 解 表 现 为 能 够 对 阅 读文本的内涵、 本 质 及内 在 联 系有 所 揭 示; 而 高 级水平 的 理 解 则 体 现 为 读 者 能 够 领 悟 文 本 深 义, 达到认识的融 会 贯 通, 进而重建或调整既有 的认知结构。阅读 认知 与 理 解记 忆 是一 个 彼 此
[1 ]3 - 24 。 一 个 读 者, 支撑、 交 替 发展的 过 程 不论
。
所谓阅读能力就 是 从阅 读 材料 中 提 取 并 理 解 信 息的能力。国际上 有关 阅 读 能 力 评 价 的 项 目 如 全美教育进展评 价 项 目 (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NAEP) ,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基 于 认知 的 学 习 评 价 项 目 ( Cognitively Based Assessment of,for and as Learning, CBAL) , 以及国际 学 生 评 价 项 目 (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 其中阅读素养的 测 评 均 围 绕 上 述 方 面 展 开, 只不过各自的切入点与关注重点有所区别。 目前, 有关阅读 能 力、 阅 读 认知 和 理 解记 忆 方面的研究, 主 要以 纸质 文 献 为 研究 客 体。 但 现实情况 是 我 国 数 字 阅 读 的 人 数 已 经 非 常 惊 人, 艾瑞咨询 2014 年的数字阅读调查表明, 超过 85% 的网民 使用 过数 字 阅 读 服务, 主 要的 阅 读 载体是手 机, 数字阅读用户最常阅读的内容是 新闻资 讯 和文学 小 说, 两者合 计达 到 76. 6%
[5 ]
其 读 的 是 小 说、 诗歌、 学 术 论 文 或其 他 类 型、 题 材的内容, 也 不 论 其 采用 的 是 传 统 纸质阅 读 抑 或是数 字 阅 读, 其 阅 读 过 程总 是一致 的。 笔者 依据对阅读 过 程 的 理 解, 给 出了 如 图 1 所 示 的 阅读过程示意图。
。
因此, 对于 数 字 阅 读 认知理 解 效果 的研究 是一 个重要的 新 领域。 之 所 以 重 要, 不仅在于其与 读者的阅 读 行 为 偏好 和 阅 读 习惯 改 变 有关, 更 重要的是关乎人 类 知识 的 积 累 和学 习 认知 的 效 率。这对于学 校 教 师 的 教 学 导 向、 个体学习模
图1 阅读过程的三个阶段
式的选择以及图书馆馆 员 的 阅 读 推 广 都 有 极 为 深远的影响。 撇开读 者个 人 在 阅 读 体 验 方 面 的 差异, 面 对纸质和 数 字 媒 介 这 两 类 不 同的 阅 读 载 体, 读 者在阅读认知 效果 方 面 是 否 存在 差异? 如 果 两 组分别进 行 数 字 阅 读 和 纸质阅 读 的 读 者, 在同 一控制时 间 内 阅 读 同 一 文 本 内 容, 其理解文本 内容的 程 度 和 效果 是 否 一致? 如 果 存在 差异, 主要体现在哪 些 方 面? 两 组 读 者 在 记 忆 和 消 化 阅读内容的过 程中, 会 有 不 同 吗? 如有 不 同, 又 会表现在何处? 以 上 问题 在 数 字 阅 读 领域 的研 究中必然是要被首先关注的。
在阅读过程中, 需要 调 动 广泛 的 认知 能 力, 诸 如 词 汇、 语 法、 文 本 结构 等 语言 学 知识, 回忆 和 调 用与 阅 读 内 容 有关的 个 人 经 验 和 相 关 知识 储备, 唯此 才 能形成 对 阅 读 文 本 内 容不 同 层 次 的理解
[2 ]
。不 同 个 体 因 其 阅 读 经 验 、 知识 储 备
[1 ]
和元认知能力
( metacognition 是 指 对 自 己 认知
读 者 可 以 通 过 元 认 知 来 了 解、 检 过程的 认 知, 验、 评估和 调 整自 己 的 认知 策 略 ) 的 不 同, 其认 知和理解的水平和效果亦会有所不同。 从认知 的 角 度 看, 阅 读 过 程 对 应的 是 读 者 的三种阅读能力: 认 读 能 力、 理 解能 力 和 评 析 能 力 。认 读 能 力 是 基 础 , 涉 及对 文 字符 号的 感 知
2015 年 9 月
September, 2015
038
2 理论依据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以避免造成认知负荷, 影响实验结果。 内,
3
基于上 述 认识, 本研究 从阅 读 认知 和 理 解 记 忆 层 面 设 计 了 纸质阅 读 和 数 字 阅 读 对 照 组 实 验。在阅读 理 解 效果 测 试 问 卷 的 设 计 中, 借鉴 了国际学 生 评 价 项 目 PISA 的 阅 读 理 念 和 测 试 框架。PISA 是由 经 济合 作 与 发展 组织 ( OECD ) 所主持的大规模国际 性 教 育 调 查研究。 自 2000 年始原则上每 三 年 对参 评的 OECD 国家进 行 一 次 测 评, 每 次 测 评 重 点 不 同, 分别 有 阅 读 素 养、 数学素 养、 科 学 素 养。 阅 读 素 养 一直是 国 际评 价界关注 的 热 点领域。 PISA 认 为, 阅读不是单 向维度的 技 能, 对 阅 读 素 养 的评 价 可 从 获 取 与 检 索、 整 合 与 解 释、 反思与评价三个方面着 手
[6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 察 和 测 量两 组 读 者分别 在 数
3. 1
字阅读和 纸质阅 读 过 程中, 对 于 同 一 阅 读 材料 的认知水 平和 理 解 效果, 包括 对 文 本 内 容 细 节 回忆、 归 纳 性 总 结、 推 论 性理 解, 以及记忆内化 整合等。 3. 2 测试材料 阅读测试材料选取 19 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
[8 ] 《黑猫 》 。之 所 以 选 取 此 爱伦 · 坡 的 短 篇 故 事
文本作为实验测试材料, 是出于如下考虑。 ( 1 ) 作为一个现场完 成 的 阅 读 实验, 测试时 , 《黑猫 》 间需控制在 15 —20 分钟 是一 篇 微 型 小 说, 共 6 000 余字, 符合这一要求。 (2 ) 《黑猫》 属于悬疑小说, 是现代 悬疑侦 探 小说的鼻祖。小说 围 绕 黑猫 这一对 象 作 为 基 点 设置 情 节, 由 此 生 发、 铺叙, 形成 复 杂 的 故 事 内 核。其中包含 有 较 多 细 节 要 素、 叙 事 关系以 及 象征、 隐喻手法, 符 合 本 次 研究 测 试 问 卷 的 题 目 设计和阅读理解的层次分类。 ( 3 ) 目前, 国内所做的有关 阅 读 理 解 认知 方 面的实证 研究, 往往 选 择 文 献 片 段 作 为 实验 材 料, 或根据实验要 求 自 拟 阅 读 材料, 这种 人 工 设 置的阅读 材料 不 符 合 读 者 的 一 般 阅 读 情况, 不 能很好反映 阅 读 的 真 实 形 态, 也 不 能 体 现阅 读 过程中 的 内 在 一致 性 和 逻 辑 性。 因 此, 本次实 验选择的 是一 个 完 整 的 优 秀 短 篇小 说, 其中的 人物、 情节、 背景和逻辑关系浑然一体。 3. 3 被试选择 《黑 实验首先将被试者分 为 两 组, 一组 进 行 《黑猫 》 猫》 的纸质文本阅读, 另一组进行 的电子 书手机 阅 读。 参 加 本 次 实 验 的 人 数 总 共 为 43 人, 为避免 因 文学 素 养 差异 过 大 导致 实验 结 果 “善渊读 书会 ” “东 失真, 被试者均从东南大学 和
。PISA 主要了解学生字词解码、 句 法、 语法
水平以及 能 否 识别 文 本 结构 和 特征, 包括 学 生 对 于世 界 知识 的 认知 以 及 阅 读 元 认知 在 内 的 广 泛能力。本研究在 参考 PISA 阅 读 素 养 测 评 思 路的基础上, 根据 本 实验 的 目 的, 将阅读情境限 定为个人用途, 阅 读 文 本 选 择 小 说, 形成 本 次 实 验的测试问卷。 实验的设计依据 澳 大利 亚 新 南 威 尔士 大 学 认知心 理 学家 约 翰 · 斯 威 勒 ( John Sweller ) 1988 年提出 的 认知 负荷 理 论。 他 认 为, 人 类 的 认知 结构由工作 记 忆 ( 短 时 记 忆 ) 和 长 时 记 忆 组 成。 工作记忆容量 有限, 一 次 只能 存 储 5 —9 条 基 本 信息块, 而 长 时 记 忆 的 容量 则 近 乎 无 限。 工作 记忆的负荷 受 到 阅 读 材料 的 内 涵、 呈 现 形式 以 及读者的学习认知 活 动 的 影响
[7 ]
。 一 旦 认知 活
动 所 消 耗 的 所 有 认知 资源 大 于 阅 读 者 本 身 所 拥 有的资源, 即会出 现认知 负荷 过重, 影响 阅 读 理 解的效率。 因此, 本实验 在 选 择 阅 读 测 试 材料 时, 选用 所有被试都未接触过 的 文 本, 以 避免 因阅 读 材料 熟悉程度不同而对用 户认知 负荷 产 生 不 同 影响; 且测试用阅读文本的 长 度 短 小简 练, 以保 证 认知 负荷不超过被试读者 能 够 接 受 的 范 围; 在 设 计 问 卷提问 时, 回 忆 的 任 务 数基 本 控 制 在 一 定 范 围
总第四十一卷 第二一九期 Vol. 41. No. 219
袁曦临 王 骏 刘 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YUAN Xilin,WANG Jun & LIU Lu: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039
南风文学 社 ” 中 招募。 他 们 对 于文学 阅 读 有 共 同的兴趣爱好, 文学 素 养 相 对而 言 也 较 为 接 近。 参与实验 的 被 试 者 根 据 自 己 的 意 愿, 自主选择 参加纸质阅读组或者电子阅读组。 在实验过 程中, 有 3 位参加数字阅读组的 表1
阅读分组 特征分布 男 性别 女 本科生 学历层次 研究生 理工 专业类别 社科 人文 14 1 5 14 14 6
法学专业 2 同学( 本 科 一 年 级 机 械 专 业 1 人, 人, 均为男生) 由于阅读软 件 的 手 机 兼 容性 问题 影响到 答 题, 或 答 题 不 符 合 要 求, 后 被 剔 除, 最 终 确 定 的有 效 参 加 人 数 为 纸质阅 读 组与 数 字 阅 读组各 20 人。分组结果如表 1 所示。
阅读测试被试者分组情况
纸质阅读组 ( 20 人) 6 数字阅读组 ( 20 人) 7 13 19 1 16 3 1 总计 13 27 25 15 17 8 15
从表 1 可见: 本科 生 更 愿 意 接 受 数 字 阅 读, 研究生则 较 多 亲 近纸质阅 读; 理 工科 学 生 倾 向 于数字阅 读, 而 人文 社 科的同 学 偏 向于传 统 纸 质阅读; 男女生的阅读倾向基本无差别。 3. 4 问卷设计 “阅读测试问卷” 《黑猫》 设计主要围绕 这一 作品的情节细节、 作 者 的 创 作 意 图 及 作 品 风 格、 对作品展开的 联想、 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设计 题目, 以考 察 被 试 采用 不 同 阅 读 载 体 的 理 解 认 知效果。共计 20 道题目, 划分为四个方面, 分类 情况如表 2 所示。 I 类问题要求 被 试 在 文中 寻找 和 发 现 其中, 所需信息; II 类问题要求被试能够对文本内涵达 成宽泛的了解, 了 解故 事 的 主 要 特征、 主要情节 及其内在 逻 辑关系, 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 的结果; III 类 问题 旨 在 考 察 读 者 能 否 联 系 阅 读 文本中提供 的 不 同信 息 线 索, 与 自 己 原 有的 知 想法和经验结 合, 综合 判 断 后 提出 自 己 的 见 识、 解; IV 类题目考 察 被 试 能 否 欣赏 或 评 论小 说 结 构、 语言 风 格 等 文 体特征, 识别 隐 喻、 讽刺 等 写
作方法在文本 中 的作 用 等。 上 述 四 个 方 面 的 题 I 类的题 目在问卷中 所 占比例 为 11∶ 4∶ 2∶ 3 , 目最多, 其 他 三 个 需要深入 理 解 的 题 目所 占比 例达到 45% 。 在问卷中, 对被 试 读 者 可 能 产 生 理 解 偏 差 的几个概念做了注解, 注释的概念有两个。 (1 ) “文学风格” 的注解: 主要指作 家和 作 品 的风格, 通 常 被 誉 为 作 家 的 徽 记或 指 纹。 文学 风格既涉 及 作 家 的 创 作 个性 和 言语形式, 也与 时代、 民族、 地域文化有关系。 (2 ) “叙 述 视角 ” 的 注 解: 叙 述 视角, 是小说 叙述中 对 故 事 内 容 进 行 观 察 和 讲 述 的 特 定 角 度, 通 常可 分 为 四 种情 形, 即 第 一 视角、 第二视 角、 第三视角、 变换 视角。 同 样 的 事 件 从不 同的 角度去看就 可 能 呈 现 出 不 同的 面 貌, 在 不 同的 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3. 5 实验过程 实验分两个阶 段 进 行。 第 一 阶 段 为 现 场 阅 读, 阅后即脱离文 本 完 成 测 试 问 卷, 考 察 两 组被 试在阅读认知理解和短期记忆方面的差异; 第二
2015 年 9 月 September, 2015
040
题目类型 测评要求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表 2 “阅读测试问卷” 设计及分类
测试问卷的题号及题目 “我” ④小说中 和妻子养过哪些动物? “ ” ⑤小说中 我 养过的第一只猫有什么特点? ⑦小说中的黑猫是如何死的, 死于何处? ⑧小说中黑猫死亡的晚上发生了什么奇怪事情? “我” ⑨小说中救了 一命的那堵灰墙上有什么? “我” ? 瑏 瑢当小说中的 伤害第二只黑猫时, 这只黑猫的反应? ? 瑏 瑣小说中黑猫胸前的白斑最后显现出了一个什么幻象? ? 瑏 瑤小说中的妻子是怎样遇害的? “我” ? 瑏 瑥小说中的 怎样处置了遇害妻子? ? 瑏 瑦小说中的第二只黑猫最后去哪里了? ? 瑏 瑧警察是怎样发现小说中遇害的妻子的? “我” ⑥你认为小说中的 是因为什么原因, 开始虐待小动物? “我” “黑猫浮雕” ⑩小说中的 如何看待 这件事情? “我” ? 瑏 瑡小说中的 为什么想要找一只黑猫作为弥补? “我” ? 瑐 瑠你认为小说中的 虐杀黑猫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黑猫” “黑猫 ” ①你觉得 在文章中具有象征意义吗? 如果有, 你觉得 象征 了什么? 《黑猫》 ? 瑏 瑨 这部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环境与氛围? ②请描述读完本篇之后的心理感受,你觉得作者文章采用了什么样 的 文 IV 型 反思和评价文本形式 ( 评论鉴赏) 学风格? ③请简要说出整篇小说的叙述视角。 《黑猫》 ? 瑏 瑩 这部小说吸引你的特质( 例如: 故事情节、 故事风格等) 是?
I型
寻找发现信息 ( 作品细节)
II 型
文本理解与归纳阐释 ( 内容解读)
III 型
反思和评价文本内容 ( 主旨发现)
阶段时隔 1 个 月, 第 二阶 段 的 测 试 问 卷 与 第 一 次完全相 同, 主 要 目 的 是考 察 读 者 在 现 场 阅 读 以后的遗忘 与 记 忆 内 化 情况, 比 较两 组被 试 在 长期记忆上的差异。 2014 年 6 月 19 日, 来自东南大学文学社团的 志愿者参加了本次阅读测试。A 组进行短篇小说 《黑猫》 B 组进行 《黑猫》 的纸质文本阅读, 的超星 电子书手机阅读。第一次测试时间为 6 月 19 日, A、 B 两组分别阅读完之后, 现场完成测试问卷。答 《黑猫》 题完毕, 提供的 文本和阅读问卷即被收回。 第二次测试时间为 7 月 15 日, 时值暑假, 要求读者 在不回看小说原文的情况下, 在网上重新填写原先 的问卷题目, 之后以邮件形式返回。
自表现及其差异进行分析。 由 于 阅 读 认知理 解 是一 个复 杂 的信 息加 工 处 理过 程 , 涉 及 字 词 识 别、 语 义 理 解、 心理图 式及读者感受等 多 方 面, 故 而对 于 实验 结 果 数 据 的 分析不 能仅仅 描述 一 个 轮廓 , 由 样 本的 统 计 值来对 总 体参 数 值 进 行 估 计 , 以此推论总体 的 特征 和 状 况 。 在 实验 对 象 存在 复 杂 多元 性 的 情况 下, 推论统计可能存在失实及滥用的风 险 。因 此 , 在对 本 研 究 实 验 数 据 的 分 析 中, 更 多运用比 较 分 析 方 法, 包 括 同 组 的 对 照 对 比、 不同组 的 参 照 对 比、 前 后 期 的 历 时 性 对 比。 运 用 比 较 和 描述 统 计 方法 , 结 合 对参 加 实验 同 学的现场 观 察 和 访 谈, 分 析 实 验 结 果 数 据, 以 期能够深 入 反 映 纸 质 阅 读 和 数 字 阅 读 形 态 的 细节特 征 与 基 本 面 貌, 发现和揭示两者间的 异同。
4
实验结果
B 两组两次 答 题 过 程中 的各 以下分别对 A、
总第四十一卷
第二一九期
Vol. 41. No. 219
袁曦临 王 骏 刘 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YUAN Xilin,WANG Jun & LIU Lu: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041
4. 1
I 型问题 “作 品 细 节 ” 属于 I 型 类 的 题 目 共 有 11 个,
着重测试读者对于 题一一对 应的关 键 词 作 答, B 两组在 I 型 作品细节的发 现 与提 取 能 力。 A、 “作品细节” 类 问题 两次 答 题 的 总 体情况 如 图 2 所示。
主要考察读者 对 于 作 品 原 文 细 节 的 把 握。 所提 “标 准 答 案 ” , 问题皆有 即 在 原 文 可 以 找 到与 问
图2
I 类问题 A、 B 组两次答题总体情况 为 86. 9% , 与前 次相 比 下 降 1. 2 个 百 分 点。 可 B 组正确率总体逊于 A 组。 见, 第二层次 的 3 道 题 是 较 为 复 杂 的 细 节 题, “我 ” 特别是第 4 题 ( 小 说 中 和妻子养过哪些动 物? ) 全部正确 答 案 应 为 7 种 且 有 具 体 名 称, 为 便于统计, 答对 4 种以上的动物名称即视为正 确。第 5 题 ( 小 说 中“我 ” 养过的第一只猫有什 么特点? ) 实 际 包 含 体 表 特 征 与 性 格 特 征 两 方 面, 因此有 一 些 理 解成 分。 第 12 题 ( 当 小 说 中 “我” 的 伤害 第 二 只 黑猫 时, 这 只 黑猫 的 反 应? ) 是一个并 不 明 显 的 细 节, 需要在 阅 读 时 特 别 关 注。第二层次复杂细节题的答题情况见表 3 。
I 型问题 属 于 直 观 细 节 记 忆 题。 如 果 细 分 一下, 又 可划 分 为 两个 层 次: 第 一 层 次 包括 第 7 、 8、 9、 13 、 14 、 15 、 16 、 17 题, 这 8 道题是较为简单 5、 12 题, 的细节类题目; 第二层次包括第 4 、 是比 较复杂的细节题目。 A 组前后两次 对于第一层次简单细节题目, 的答题情况类似。第一次答题中, 这 8 道题的平 均正确率为 95. 63% , 正 确 率 很 高; 第 2 次 的 平 均正确率为 91. 88% , 与第一次相比仅 下 降 3. 75 个 百 分 点 。说 明 经 过 1 个 月 时 间 , 读者对于简单 细节情节的记忆 依然 很 牢 固, 记 忆 偏 差 不 大, 正 确率稍有下降。B 组对于这 8 道简单 细 节 题, 第 一次测试的 答 题 平 均 正 确 率为 88. 1% , 第2次 表3
复杂细节题 A组 第4 题 第5 题 第 12 题 平均 75 75 35 61. 67 B组 50 70 35 51. 67
I 类问题中第二层次复杂细节题 A、 B 两组两次答题情况
第二次测试正确率( % ) A组 50 50 30 43. 3 B组 45 50 15 36. 67 遗忘程度: 正确率降幅( % ) A组 25 25 5 18. 3 B组 5 25 20 16. 67
第一次测试正确率( % )
2015 年 9 月
September, 2015
042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A 组在复杂细节题的表现差于简单细节题, 平均正确率下降 明 显, 前 后 两次 记 忆 也 有 差 别,, 略有遗忘; B 组 的 回 答 情况与 A 组类 似, 但总体 A、 B 两组尽管对于 差距明显。 值 得指 出 的 是, 复杂细节 题 的 记 忆 情况 有 较 为 明 显 的 差 别, 但 遗忘的情况却比较接近。 B 两组在 I 类 题 目 上 的 两次 答 题 情 对 比 A、 A 组总体好 于 B 组。 对 于 简 单 细 节 题, 因其 况, A、 B 组 之 间 差 距 并 不 明 显; 直接、 易记 的 特 性, B 组的短期记 忆 效 率 对于 较 为 复 杂 的 细 节 记 忆 , 和长期记忆效率均比 A 组 差, 差 距 较 为 明 显, 但 遗忘程度相当。 4. 2 II 型题目 II 型题目为“内 容 解 读 ” 类 题 目, 属 于 此类 10 、 11 、 20 题。 按 照 PISA 的 阅 型题目的有 第 6 、 读素养测 评 标 准, 对 于 此类 题 目 的 考 察 主 要 是 为了 测 试 读 者 概 览 全 篇, 归 纳 主 旨, 由 文 及 义, 了解人物意图、 事 件 缘 由, 并 找 出 关 联 关系 等 方 面 的 能 力 。其 中 , 第 6 题 和 20 题 都是 追 寻 人 物 行为动机的, 需要 对 小 说 进 行 一 定 思 考, 才能对 主人公的行为 动 机 做 出 相 应的 推理。 题 目为 主 观 判 断 题, 没 有 标 准 答 案, 但通过 答 题 的 结 果, 可发现读者的理解情况和阅读效果。 A 组对于第 10 题( 小 说 中 的 “我 ” 如何 看 待 “黑猫浮雕” 这件事情? ) , 两次 回 答 的 答 案 趋同, “奇怪 ” “害怕 ” “后 悔 ” “黑猫 的 复 仇 ” 回答 等的 人数基本 相 同, 区 别不 大。 对 于第 11 题 ( 小 说 “我” 中的 为 什么 想 要 找 一 只 黑猫 作 为 弥 补? ) , 两次回答 情况 稍 有 出 入, 前一 次 测 试 回 答 比 较 集中, 回 答“歉疚 ” 的同 学 多达 15 人, 第二次测 “歉疚” 试时, 回答 的同 学人 数减 少 4 人, 新增了 “害怕 ” “逃避” 等 回 答。 从 第 二 次 答 题 情况 看, 读者对问题的思 考 层 次更 深 些, 思 维 有 所 发 散。 “我 ” 对于第 6 题 ( 你 认 为 小 说 中 的 是 因 为 什么 A 组的回答集中为 原 因, 开 始 虐 待 小 动 物? ) , “酗酒 ” “与妻子感情 失 和 ” “生 活 环境 影响 ” “人 , 性中的恶” 或 认 为 有 双 重 原 因“酗酒 与 生 活 环 ” “酗酒 和人 性 恶 的 一 面 使然 ” 境影响 等。 两次
总第四十一卷 第二一九期 Vol. 41. No. 219
回答出现了一个 有 趣 的 现 象: 第 一 次 回 答 时, 有 18 人认为小说中的 “我” 虐杀黑猫的原因主要 是 “酗酒” 这一表层原因; 第 二 次 测 试 时, 认 同 这一 观点的读者下降为 15 人。而在深层次原因探究 “我” 虐杀 黑猫 的深 层 次 原 的第 20 题( 小说中的 “酗酒与生活环境影响 ” “酗 因是什么? ) 中, 认为 酒 和人 性 恶 ” 双 重因素 的同 学第 一 次 测 试 为 11 人, 第二次测试上 升到 13 人。 这 个 变 化 说 明 被 试在阅读 以 后 的时 段 有 了一 些 内 化思 考, 逐渐 形成较为明确的观点。 B 组 在 II 型题 目 的 回 答 中 表 与 A 组 相 比, B 组第一次回 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如对第 6 题, “酗酒” 答出 这一表层 原 因 的 读 者 有 11 人, 第二 “酗酒” 次测 试 回 答 出 的人数下降为 7 人, 另有 4 B 组第 人未 作 回 答 , 表示彻底忘记了。 对 20 题, 二次测试与 A 组相比, 答 案 较 为 集 中 趋同, 基本 “恶” 11 都指向人性 这一直 接 观 点。 对 于第 10 、 A、 B 两 组 差异 不 明 显, B 组在第二次 题的回答, 测试中未作答或表示遗忘的同学有所增加。 A 组在阅读思考上比 B 组更深 总体而 言, A 组也胜于 B 入, 在 文 意 理 解 的 准 确 性 方 面, A、 B 两 组都表 现 出一 定 组 。在 长 期 记 忆 层 面 , 的发散 性。 具 体表 现 为: 一 部 分 同 学 的 答 案 更 分散和多 样, 另 一 部 分 同 学 则 在 内 化 理 解之后 B 组在 理 解 性 记 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比较而言, 忆上表现出遗忘的人数更多。 4. 3 III 型题目 问卷中 III 型 题 目 为“反 思 和 评 价 文 本 内 容” 类题目, 考察读者 能 否领 悟 作 者 的 原 意 以 及 文本的 内 在 涵 义, 发 现 文 本 中 隐 含 的 问题。 属 18 题。 于此类型的题目有第 1 、 对于第 1 题 ( 你 觉 得“黑猫 ” 在文章中具有 象征意义吗? 如 果 有, 你 觉 得“黑猫 ” 象 征了 什 A 组中第 一 次 回 答黑猫 象 征 人 性“恶 ” 么? ) , 的 人数约占 50% , 在 第 二 次 回 答 中 出 现 一 个较 为 明显 的 变 化 , 有 7 人 认 为 黑猫 象 征“正义 ” 或是 “恶” 对 的惩罚, 这是 第 一 次 回 答 中 所 没 有 出 现 A组 的。这说明在阅读文本后的一段时间之后,
袁曦临 王 骏 刘 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YUAN Xilin,WANG Jun & LIU Lu: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043
虽然没有 再 阅 读 小 说, 但 已经 获 取的信 息 量 帮 并 得 出了 比 第 一 助其进行 了 较 为 深入的 思 考, 次更深入、 更 本 质 的 答 案。 对 于 第 18 题( 《黑 猫》 这部作品反映了怎 样 的时 代 环境 与 氛 围? ) , A 组 在 第 一 次 测 试 中, “社 会 环境 的 偏 重 于 描述 “恶” 恶劣” 所造成的唤醒人性 的 影响, 答案差别 较大, 有 不 同 角 度 的 认识。 在 第 二 次 测 试 的 回 答中, 回 答 趋 向 集 中 和 一 致, 基本是从社会环 境、 人际关系、 社会 历史 阶 段 这三 个不 同 角 度 思 考得出的观点。 B 组对于第 1 题的回答, 前后两次 测 试 相 比 较, 第 二 次 回 答遗忘 程 度 增 大, 有 效回 答 锐 减, “恶” “恶” 答案集中为黑猫象征人性 以及对 的惩 B 罚, 回答停留在简短 的 词语 层 面。 对 第 18 题, 组在第一次 测 试 中 仅 有 10% 的同 学 未 作 答, 而 在第二次回答中, 有 9 人 未 回 答 或 表 示 不 清 楚, 未回答的同学人数达 到 45% , 且 答 案 相 对 单 一、 “人 与 人 之 间 温 情缺 简短, 集 中于“社 会 动 乱” ” “信仰缺失” 失 等因素。 两组相 比, 就 第 一 次 回 答, 两组的答案接 A 组表现良好, 近; 但第二次回答, 且回答更为 深 入, 而 B 组 则 答 题 率 过 低, 答 案 简 单, 远不如 A 组基本能保持第一次 答 题 的 水 准。 说 明 B 组 在 第一次阅读之后,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后 遗忘 较 多, 印 象变得较 为 模 糊, 已经 不 能 够 支 撑 起 对 文 章 进 行再一次较为深入的思考。 4. 4 IV 型题目 IV 型题 目 即“反 思和 评 价 文 本 形式 ” 类题 目, 着眼 于 理 解 的 延伸 和 知识 的 迁 移。 属 于 此 3、 19 题。 类型题目的有第 2 、 A 组对 于第 2 题 ( 请 描述 读 完 本 篇 之后 的 心理感受, 你 觉 得 作 者 文 章采用了 什么 样 的 文 学风格? ) , 第 一 次 测 试 比 较 集 中 的 回 答 是“荒 ” “悬疑” , 诞 第 二 次 回 答 中, 有 3 位 读 者 提到了 写作视角 和 叙 述 手 法, 这是前一 次 回 答 中 所 没 “故 事 寓 意 ” 有的, 认 为 作 者“对 人 性 的 描 写” “意象设置 ” “叙述方式” 等的处理令小说具 有 吸 引 力 。说 明 A 组 在 第 二 次 测 试 时 对 故 事 的 写 作
方式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B 组对第 2 题 的 回 答 前 后 两次 测 试 有 较 大 差 别 。第 一 次 有 7 人 未 回 答 或 回 答 未 看 懂 , 多数 “心理 描 写 ” 被试对作者注重 和 叙 述 的 语言 风 格 ” “震 撼 ” , 有较深印 象, 表 示“压 抑 认 为 主人 公 “精神状态有问题” , 对 小 说 有 较 为直 观 的印 象; 但在第二次测试 中 有 17 人 未 能 做 出 回 答, 显然 遗忘 较 多, 对 文 章内 容 已 无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深刻印象。 由于问卷 在 第 3 题 ( 请 简 要 说 出 整 篇小 说 的叙述视角) 和第 19 题( 《黑猫 》 这部小说吸引 你的特质, 例如: 故事 情 节、 故事风格等) 上有导 B 两 组对 于 这 两 道 题 的 回 答 情 引注释, 因 此 A、 A、 B 况趋同, 两次 回 答 区 别不 大。 对 于第 3 题, “第 一 视角 ” 。 对 于第 19 题, 两组基本都认为是 第一次回答中 A 组有些 读 者较 为 深入地 谈 了 自 ” “阴森 惊 悚 ” “做 人 不 应 己的感 受, 诸 如“压 抑 迷失自我” 等, 第二次 测 试 时 回 答 则变 得 非 常简 短。而 B 组对 于第 19 题, 回 答 极 为 简 单, 基本 局限于题目中的两个引导性词语。
5
结果讨论
B 组完成试卷的 速 度 总 从阅读速度方面看,
体快于 A 组。经过现场观 察 与 问 卷 后 现 场 访 谈 A 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了不遗漏文本 内 发现 , “行” 容, 是按 阅读的, 且 会 反 复 翻 回 到前 面 的 内 容再看, 这 个 翻 页 和 定 位 的 过 程 损 失 了 时 间。 数字阅读的 B 组读 者 则 较 少 返 回 看。 现 场 测 试 B 组读者阅读速度快的原 因 是 手 后的访谈发现, 机屏幕相 对 于 纸 本 书 面 积 小, 一页的文字内容 可以几眼便知梗概, 读 者 是 按 照“屏 ” 与“块 ” 读 取的。 从 I 型细节题来看, 两组答案总体 正 确 率 均 较高, 两组 读 者 都 可 以在 短 时 间 内 完 成 阅 读 并 B 两 组, 回答基本正确, 差别不大。对比 A、 发现 简单直接 的 细 节 容 易 被 大 多 数 人 记 住, 两组虽 有差别, 但 差异 不 大。 但 当出 现 深入的 复 杂 细 B 组 的 答 题 正 确 率 远 低 于 A 组。 进 节 问题 时,
2015 年 9 月 September, 2015
044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眼睛 虽 然 快速 地在 那 些 字 一步深究, 同学反映 句间划过, 但似乎 没 有 读 进 去, 当然 就 很 难 完 全 , 记住这 些 词 句 的 意 思 ” 因此错过了很多的细 B 两组对 I 型细节题的遗忘幅度接近。 节 。A 、 在 II 型题 的 阅 读 理 解 方 面, 第一次测试中 A、 B 两组 没 有 产 生 深 刻 印 象 的同 学 占比 类 似, 但 B 组对文 本的 理 解 精 确 度 低 于 A 组, 属于理 解性错误的答案比例 高 于 A 组。 第 二 次 测 试 主 A 组在 “作 要考察读者的 遗忘 程 度。 结 果 显 示, “对 作 品 展开 联想 ” 品的深层含义” 和 的题目上 出现了较 多 的 变 化, 不少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 消化理解, 且没 有 了 第 一 次 既 要 阅 读 又 要 做 题 的时间压力, 思维 变 得较 为 发 散 活 跃, 因此第二 A 组的长 期 次回答更为细致和深入。实验表明, 记忆 更 牢 固 , 也更深入, 而 B 组 遗忘 情况 较 为 严 重, 对文本的理解趋于简单直接。 A 组表现相对稳 定, 在 III—IV 类题目中, 前 后两次测试答 案 相 对一致。 B 组前 后 两次 测 试 则表现出对 故 事 理 解 的 较 大 差异, 答案变化很 大。B 组对于小说的记忆不够深刻, 不能 很 好 还 原最初的阅读感 受 并 加 以 描述, 无 法 归 纳 文 意, 提炼主旨, 理解性记忆稳定性不够。 总体而 言, 在 完 成 整个 故 事 的 阅 读 任 务 之 A 组的阅读感 受 更 为 深入 一 些, 后, 对 小 说也 形 有读者甚至有很深 成了更多 属 于 个 体 的 理 解, 刻的读后印象。B 组对于小说的认识比 较 表 面, 感受较为粗浅、 简 单, 遗忘 程 度 高。 需要 特 别指 出的是, 文本中出 现 的 注 释 和 提 示 说 明, 无论对 A 组还是 B 组都 有 直 接 的 影响, 注释和提示在 较大程度上能够加强和控制读者的判断。 本实验两个组 别 的 被 试 者 在 学 科 背 景 和学 历层次上 存在 一 些 差异, 对阅读理解有可能产 生一定影响, 但 实验 所 选 择 的 阅 读 测 试 文 本 是 侦探小说 风 格 的 短 篇, 其内容对阅读者无任何 特殊知识背景和 阅 读 技 能 的要 求, 因 此, 导致 测 试结果出现较 大 偏 差 的 可 能 性较 小。 通过 实验 读者习惯于略 可以看 出: 在 数 字 阅 读 过 程 中, 读、 跳 读 和 泛 读, 阅 读 速 度 较纸 本 阅 读 快; 在 短 期记忆方 面, 纸质 和 数 字 阅 读 在 简 单 信 息 的 认
总第四十一卷 第二一九期 Vol. 41. No. 219
但数 字 阅 读 在 复 知加工和 记 忆 方 面 差 别不 大, 杂信息的 认知 加 工 方 面 效果略差; 对 于 理 解 阐 释性的内容, 数字 阅 读 表 现 逊 于 纸 本 阅 读; 在 长 期记忆方 面, 数 字 阅 读 内 化 阅 读 材料 的 能 力 弱 于纸质阅读。实验 还 提 示 在 阅 读 材料 的 某 些 重 要信息上 做 特 殊 标 记或 注 释, 有助于加深记忆 和理解。 数字阅 读 是一 个相 对 复 杂 的 概 念, 包含 了 两层含义: 其一是 阅 读 内 容 以 数 字 化 方 式 呈 现, 如电子书、 网 络 小 说、 网 页、 微 博、 微 信 等; 其 二 Kin是阅 读 载 体 形 态 数 字 化 , 如电 脑、 智 能手 机、 dle、 Ipad 等。本研究 所 涉 及 的 阅 读 内 容 仍 为 传 统的连续性 文 本, 阅 读 载 体 也 仅 限 定 为 智 能手 机, 如果阅读 载 体是 电 脑 或 Kindle, 或 者阅 读 内 容是网页或其 他 非 连 续 超 文 本 形 态, 那么读者 的阅读情况 或 有 可 能 发 生 变 化, 产生不完全一 致的阅读 理 解 效果, 这 些 有 待 更 深入的研究 予 以 揭 示 。有 必 要 指 出 的 是 , 尽管数字阅读涉及 的载体形态多样, 阅 读 内 容 的 表 现 形式 各 异, 但 数字阅读研究的 核心 总 是围 绕 读 者 的 阅 读 认知 行为展开的, 因 为 脑 科 学和 神 经 学家 的研究 表 明, 阅读行 为 和 习惯 的 改 变 会 刺 激 并 改 变 脑 神 经的联结方式。脑 神 经 元 会 由 于 持 续阅 读 刺 激 方式的 不 同 而 打断 旧 联 结, 形成 新 联 结。 正 如 加拿大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唐纳德·赫 布 ( Donald 1904 —1985 ) 所提出 的“赫 布 法 则 ” Hebb, 所 讲, 同一时 间 被 激 发 的 神 经 元 之 间 的 联 系 会 被 强 化, 两个神经细胞 交流 越 多, 它们联结的效率就 越高, 反 之 就 越 低。 神 经 元 之 间 突 触 的 联 结 强 度随 着 突 触 前 后 神 经 元 的 活 动 而 变 化
[9 ]
。阅读
的大脑并 不 是一 成 不 变 的, 阅 读 环境 和 阅 读 行 为的变化, 会带 来 大 脑 的适应 性 调 整。 简 言之, 负责阅读的大脑 具 有 改 写 程 序 并 改 变 运 行 方 式 的能力。 尽管本研究的 结 果 提 示, 纸质阅 读 在 理 解、 认知效果上要优于 数 字 阅 读, 长 期 记 忆 和 知识 内 化程度也高于数 字 阅 读。但 是 不 能 不 看 到, 网络 环境下生长的年轻 一代已经 习惯 于 浏 览 手 机, 阅 读微博、 微信 这一 屏幕 数 字 阅 读 方 式, 并逐渐形
袁曦临 王 骏 刘 禄: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 YUAN Xilin,WANG Jun & LIU Lu: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ffects of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045
成了一套适 合 于 浏 览、 屏扫、 略读和跳读的新型 阅读方式。 通过 链 接, 他 们 在 数 篇 文 章 中 跳 跃, 一眼扫过文中标题词 和图 片, 略 知 大 意即 转 入下 一篇, 或即 时 点 评。 相 应地, 他 们 的大 脑 也 同 步 发生着神经元联结方 式 的 改 变, 进 而 改 写 读 者阅 读脑的结构。由 此 产 生 出 的 非 线 性 思 维 与 协 同 思维方式, 也许正是大脑演进的方向。 而在这一 过 程中, 读 者阅 读 的 注 意力 确 实可 能有所分散, 从 而 降 低 深入 理 解 和 牢 固 记 忆 的 水 《碎片化生存》 平。正如和菜头博客发布的 一文中 , “我甚至连一个小节都无法读完, 所表述的那样 无 法控制眼球转开去, 似乎它在扭来扭去要找到一个 停顿, 否则就不肯继续工作。同时, 读完一 段 文 字 头脑里突然会空白一下, 然后那些字句和含 之后, 义就突然消失掉了。因为这样的缘由, 也就谈不到 理解, 更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另外, 更加让我 恐惧的是, 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 ” 和 纸上, 它总是不断迁转, 像一条水银做的蛇。 菜头的描述可以被看作数字阅读对大脑阅读模式 改变的一种临床主诉, 从某种意义上正好佐证了社 会大众以及教育学专家对数字阅读方式所持的不 赞成和否定态度。 回顾历史, 苏格拉底曾激烈地反对过文字 阅 读 。众 所 周 知 , 背诵和朗读是古希腊人最主 要的文化习得 方 式。 随 着 文 字 的 产 生 和书 籍 的 普及, 书本阅读 逐 渐 流 行, 朗 读 让 位于 默 读。 作 为古希腊 最 伟 大的 学 者, 苏 格 拉 底 敏锐 地 感 受 到了这一 改 变, 并 提出了 自 己 的 质 疑。 苏 格 拉 底深信书 面 语言 如 不 加 控 制 地 传 播, 会对人的 记忆以及 知识 的 内 化 吸 收 造 成 毁灭 性 的 影响, 他认为读写能力 的 提升, 书 籍 的 普 及, 会降低个 人记忆能 力
[11 ] [ 10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已经被 证 明 促 进 了 人 类 思 维朝着 秩 序 化、 条 理 化、 深度化方向发展和建 构。而数字阅读过 程中 的 屏幕 阅 读 和 快速 浏 览 等方式和 行 为, 有 证 据表 明 容 易 导致 阅 读 注 意 力的分 散 和 记 忆 淡漠。 没 有 阅 读, 就 没 有 文化 的传承; 没有长期 记 忆 的支 持, 也就 没 有深 厚 的 知识积淀和心智 成 长, 长 此 以 往, 人 的 认知 将 会 是浅薄的。 然而, 在正视数 字 阅 读 存在的 问题 的同时, 也绝不能够无视 和 回 避 数 字 阅 读 在 另 一方 面 所 具有的 显 著 优 势。 比 如, 数 字 阅 读 过 程中 读 者 可获得快速理解 和 反 应的 能 力 以 及 多 任 务 处 理 能力。这种 阅 读 理 解 和 认知 层 面 的 改 变, 会对 人类的学习、 认知、 创新 乃 至精 神 健康 等 方 面产 生怎样的 影响, 人 脑 是 否 会 发展 出 新 的 更 为 高 级 的 认 知 形 态,暂 时 还 不 能 确 定。 但 是, PISA2012 的测试中已经体 现 出 从 传 统 阅 读 向 数 字阅读转变的趋向。PISA2012 阅 读 素 养 测 试 包 括两个项目: 纸笔阅 读 测 试 ( 必 修 ) 和 计算 机 辅 助的数字阅读测试( 自选 ) 。数 字 阅 读 测 试 提供 的电子文 本 是一种 非 线 性 的 多 重 文 本 形式, 要 求读者根据提供 的 情 境 与 任 务 要 求 去 发 现 和 理 解阅读 内 容。 测 试 表 明, 上海参赛学生的整体 阅读水平虽然较 高, 但数 字 阅 读 较 弱, 缺 乏 适应 4 级以上阅读精熟度水 平 的 比例 在 亚洲 参 赛 性, 六国中排名最低, 与 新 加 坡 也 存在 14. 3 个 百 分 点的差距
[12 ]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内对 于 数
字阅读的研究 重视不足, 对 于 数 字 阅 读 的 认识 与国际存在较大差别。 碎片化的数字 阅 读 是 否 会 影响 人 类 思 维 的 深刻性? 对于网络 和 搜 索 引 擎 的 依 赖 是 否 会 影 响到人类的记 忆 能 力 和思 考 能 力? 历史 发展 自 有其轨迹。试想如 果 没 有 苏 格 拉 底 的 学 生 柏 拉 《对 图对 其 老 师 言 论 的 忠 实 记 录 , 今 天 就看 不 到 , 话录》 也就 无 法了 解 苏 格 拉 底 的 美 德 和思 想。 处于文字和书籍 萌芽 时 期 的 苏 格 拉 底 没 有 能 够 看到文字 和书 籍 的全 部 能 力, 没有切身体会到 文字对于思 维 的 更 深 远 影响, 以及由此产生的 新型交流方 式 和 知识 形 态。 如 果 历史 允 许, 苏
2015 年 9 月 September, 2015
。 不 难 发 现, 苏格拉底当时对于
人类知识 的 未 来 充满 担忧, 正 如 今 天 专 家学 者 对于网络和数字阅读的未来普遍担忧一样。
6
结语
纸本阅 读 是 印刷 文化 的 产 物, 是 读 者 借由
图书和印刷文 字 所 展开的 思 维 和 想象 过 程。 它
046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格拉底或许也会发现书本阅读可使人更专注于 思考, 并引导 人 的 思 维 进 入 更 为 精 确 和 深入的 领域。正如苏格拉 底 没 能 够 阻 止 书 籍 的发展 和 阅读的普 及一样, 今 天 知识 和 技 术 的 力 量 也 并 不以个人的意志 为 转 移, 社 会总 是 发展 变 化 的。 因此, 至少在现阶 段, 在 数 字 环境 中 的 读 者 有 必
要训练自己对 两 种 阅 读 方 式 的适应 性。 一方 面 应鼓励纸质阅读、 深 度 阅 读, 增 加 深入 分析 和 理 也 需要有 策 略、 有步 性 思 考 的 机 会; 另 一方 面, 骤地加强数字阅 读, 培 养 数 字 阅 读 的 技 能, 以增 加知识 获 取的 多元 性。 两者 兼 顾, 才有可能实 现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 张中隐. 阅读心 理 学[M] . 北京: 北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2004. ( Zhang Zhongyin. Reading psychology [M] . 2004. )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 ] 莫雷. 学习的机制[ 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35 - 43. ( Mo Lei. Learning machnism [M] . Bei2013 : 35 - 43. ) 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3 ] 何光峰. 美国 NAEP 阅读能力 评 价 框架 之 评 价与 借鉴[J] . 教 育 测 量 与 评 价: 理 论 版, 2012 ( 4 ) : 16 - 19. ( He Guangfeng. Comments on the American NAEP model for reading ability[ J]. Educa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Academic Edition, 2012 ( 4 ) : 16 - 19. ) [4 ] 林倩. 美国学生 CBAL 阅读能力评估模型述评[ J] .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3 ( 1 ) : 45 - 50. ( Lin Qian. ComJ] .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 ments on the American assessment CBAL model for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Evaluation, 2013 ( 1 ) : 45 - 50. ) [5 ] 2014 年 中 国 数 字 阅 读 用 户 行 为 研 究 报 告[EB / OL] . [2015 - 03 - 01] . http: / / report. iresearch. cn / 2210. html. ( China mobile digital reading report 2014 [ EB / OL ] . [2015 - 03 - 01 ]. report. iresearch. cn /2210. html. ) [6 ] 陈康. PISA 阅读素养测评内容领域的解析及其启示[ J] . 中国考试, 2014 ( 10 ) : 57 - 61. ( Chen Kang. An analysis of content domain of PISA reading literacy assessment [J]. China Examination, 2014 ( 10 ) : 57 - 61. ) [7 ] 陈巧芬. 认知负荷理 论 及 其 发展[J] . 现 代教 育 技 术, 2007 ( 9 ) : 16 - 19 , 15. ( Chen Qiaofen.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J] .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7 ( 9 ) : 16 - 19 , 15. ) [8 ] 爱 伦 · M]/ / 爱伦 · 坡. 黑猫[ 坡. 毛 格 街 凶 杀 案: 爱 伦 坡 作 品 精 选. 高 玉 明,冯 采, 译. 北京: 文化 艺 术出版 2002 : 231 - 242. ( Poe E A. Black cat[ M]/ / Poe E A. 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Allan Poe's works. 社, Y M Gao,C Feng,trans. Beijing: Cultrue and Art Publshing House, 2002 : 231 - 242. ) [9 ] 顾凡及. 脑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J] . 自然杂志, 2015 , 37 ( 1 ) : 26 - 32. ( Gu Fanji.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Brain Science with Information Science[ J] .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2015 , 37 ( 1 ) : 26 - 32. ) [ 10] 和菜头. 碎片化生 存[EB / OL]. [ 2015 - 03 - 01] . http: / / huxiu. com / article /4892 /1. html. ( He Caitou. Fragmentation survival[EB / OL]. [ 2015 - 03 - 01]. http: / / huxiu. com / article /4892 /1. html. ) [ 11] 玛丽安娜 · 2012. ( Wolf M. 沃尔夫. 普鲁斯特与乌贼[M]. 王惟芬, 杨仕音,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Proust and squid[M]. Harpercollins, 2007. ) [ 12] 邹一斌. PISA2012 ( 上海) : 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 J] . 上海教育科研, 2015 ( 2 ) : 16 - 19 , 10. ( Zhou Yibin. PISA 2012 ( Shanghai ) : from traditional reading to digital reading[J]. Shanghai Research on Education,2015 ( 2 ) : 16 - 19 , 10. ) http: / /
袁曦临 王 刘 骏 禄
东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教研室主任。江苏 南京 211189 。 东南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 南京 211189 。 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1189 。 ( 收稿日期: 2015 - 05 - 14 ; 修回日期: 2015 - 06 - 12 )
总第四十一卷
第二一九期
Vol. 41. No. 219
本文关键词: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20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