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结构性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苏梅;;浅析后现代阅读方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郑艳芹;;试述“大阅读”的教学理念及理论基础[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3 刘悦如;章回波;;立体阅读——读者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3年01期
4 闫妍名;马荣;;大学生阅读方式转型分析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部分高校为例[J];社科纵横;2013年04期
5 钱小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0年09期
6 王佑镁;;Web2.0时代阅读方式的传承与嬗变[J];中国信息界;2011年11期
7 周蔚华;;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王彩霞;;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变化与图书馆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东发;张文彦;;从“印刷文明”走向“数字时代”进程中编辑出版教育的变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勇安;朱尉;;“创作出版论”在教材出版活动中的可适性分析[J];编辑之友;2009年07期
3 张雪峰;;网络出版的发展与传统出版业的转型[J];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4 孙淑华;;后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现状及对策[J];图书与情报;2010年04期
5 陈丹;黄孝章;张志林;;从纸质图书到电子图书的嬗变[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王冰;邓超;;图书出版产业链演化下的中南传媒投资战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2年12期
7 韦英平;;个性化出版:未来的主流出版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01期
8 赵丹妮;;论高校传统阅读文化与网络阅读文化异同及共存[J];时代教育;2013年18期
9 周国清;;读者及其阅读方式变化与编辑主体的自我调适述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马涛;李继红;;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整合服务模式初探[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锋;阅读的价值、危机与出路[D];苏州大学;2013年
2 王冰;产业链演化下图书出版企业投资转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沈蔚;数字阅读研究:从文化消费到意义生产[D];武汉大学;2013年
4 李新祥;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成;阅读移动化与出版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2 朱俊融;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习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陈曦;“95后”少儿畅销书运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青青;杂志书的设计现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马鑫;电子书籍设计形式初探[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玉雷;论中国轻小说的轻逸之美[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丹;技术进步与出版发展互动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崔楠;论当代畅销书的传播现象[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建国;浅谈网络时代电子书籍的存在与发展[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10 王媛媛;杂志书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构建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年03期
2 孙益祥;陈琳;;青少年的网络阅读及其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4期
3 郑晓燕;;厦门市图书馆公益讲座细节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4 曾克宇;;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02期
5 宋妍;“网络与书”解决现代阅读问题[J];互联网周刊;2005年20期
6 盛华;;数字化阅读:图书馆服务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年01期
7 贺巷超;;阅读资源多元化环境中图书馆的价值取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8 茆意宏;;论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J];情报科学;2008年12期
9 肖红琳;;电子书阅读器影响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之变革[J];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2期
10 许惠英;;高中生网络阅读中的后现代趋向[J];青年研究;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梦雪;;浅谈网络时代个体阅读方式的改变[J];中国报业;2010年01期
2 姜岩;;网络时代更要读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6期
3 孙君飞;;网络时代的读书:“点”鼠标还是“破”万卷[J];时代青年(月读);2009年05期
4 张波;;网络时代的阅读选择[J];图书馆;2007年06期
5 陈晓娟;;浅析网络时代下的后现代阅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S2期
6 陈建英;;论网络时代的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高亢,张平慧;网络时代的编辑工作[J];出版科学;2000年04期
8 万宇;;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学习功能[J];图书馆杂志;2007年11期
9 张芳;;试论网络时代的阅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赵莉;;网络时代期刊业的经营策略[J];河北企业;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蓉;;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译;;浅议当代青少年阅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涂秀珍;娄东生;;网络时代高校校园舆论环境的特点及营造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4 郑弋晖;;网络时代民族精神研究[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犯罪[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6 黄渊基;;略论网络对少儿期刊采编工作的影响[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翠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夏青梅;;网络时代档案馆工作探讨[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郁殿木;刘鸿;孔凡忠;;浅析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杨世松;张志刚;;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雁翎 李轻舟;网络时代 需要推广传播科学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2 高春顾;纸媒记者如何应对网络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姜岩;网络时代:我们有多久没读书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特约撰稿 郭小寒;网络时代的音乐:不靠唱片靠现场?[N];南方周末;2009年
5 ;谁是网络时代的王者[N];网络世界;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郭万盛;世界如何向我们走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本报记者 孙敏坚;网络时代的时尚代表[N];湖南日报;2011年
8 孙东岗 王力云 李文明;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N];工人日报;2011年
9 夏昆冈;做网络时代的爱乐者[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森林果果;网络时代的他们[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欧阳勇;网络时代银行中介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陈喜乐;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传播模式与机制[D];厦门大学;2006年
4 程玉红;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周启迪;网络时代我国体育虚拟组织成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段维;网络时代版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邵岗;网络时代中国政治沟通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赵涛;网络时代知识生产方式转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登秋;论网络时代的文学阅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建国;浅谈网络时代电子书籍的存在与发展[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3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艳文;论网络时代的参与式民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史云峰;网络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D];郑州大学;2003年
6 陶立峰;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7 张育智;网络时代的顾客关系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8 宋志勇;客户关系管理(CRM)及其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9 颜峰;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葛娅娜;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1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278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