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育生态学视域

发布时间:2017-11-30 08:19

  本文关键词: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育生态学视域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生态学 研究生课程 课程建设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它从"教育环境学"和"课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借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地分析教育现象、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教育生态学对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路,较好地说明了教育生态学原理可以指导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因子——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建设应从课程设计价值取向、课程设计结构、课程设计内容等方面入手,使课程设计的因素符合一定的生态规律,实现研究生课程生态系统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体系创新改革实践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一)概念与内涵。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是生态学和教育学相交叉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探讨和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史家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Arthur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黄建年;图书馆生态学基本规律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5年01期

3 韦世艺,丁小明;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4 芦苇;艺术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的合理性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程红艳;学校教育环境浅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庄榕霞;王铟;;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若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7 赵建华;;生态学视角下的实践教学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陈慧,潘东明,朱新秤,潘琪;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探析[J];高教探索;2005年03期

9 李静波,郭丹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文化使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马佳宏;蒋关军;;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3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蓓菲;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2 宫火良;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静;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晓玲;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学校开发利用乡村课程资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洁;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忠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琦;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10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慧丽;;论教育生态学视域中社会心理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2 汪丽娜;张才国;;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温静;李恩;陈志权;;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丹;;高校研究生课程会计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2期

5 郭秀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民营科技;2008年09期

6 陈虹;郭丽丽;;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思考新时期的大学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7 李门楼;叶静;;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6期

8 王沛民,顾建民;开发模块式一体化研究生课程的尝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4期

9 胡保卫;杜坤林;;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3期

10 唐明军;;研究生择业心理问题与解决途径探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郭庆慈;甘甜;;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生课程辅助教学体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杨鉴;张榆峰;王威廉;;研究生“现代信号处理”教学改革与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陈[?如;;思辨与实证并重,创造新知识:中西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摘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李启才;;研究型教学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隋允康;;重在演示创新过程,重在实施能力培养——改进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初探[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妍;;麻省理工学院的STS教育[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胡宝贵;董利民;;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10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言;东南大学开展研究生课程远程教育[N];人民邮电;2002年

2 王涛 史长丽;研究生为何逃课[N];北京日报;2006年

3 汪伟邋通讯员 张丽;南大研究生课程尝试“双轨制”[N];天津日报;2008年

4 记者 贺林平;广东免费培养硕士支教农村[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研究生课程全面推行“双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6年

6 见习记者 李楠;不要让科学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N];天津教育报;2011年

7 记者 张莞昀 李含;在学习中开拓国际视野[N];新清华;2007年

8 程泉;在澳大利亚感受研究生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记者 刘向华 周新来;提高开拓创新能力[N];吉林日报;2010年

10 李丽静;河南应届大学生赴农村任教可免试读研[N];中国社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培英;高等海洋教育生态及其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诗武;研究生课程建设——基于概念比较的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楠;高等院校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李峰;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大为;教育生态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科研管理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嘉楠;吉林大学研究生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王晓婧;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理论模型探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陈萍;贵州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D];贵州大学;2005年

9 邢晓阳;地方高校硕士生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迎玲;后大众化时代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8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38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