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博士生培养模式
本文关键词:重识博士生培养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教育 博士生培养模式 培养力 培养方式 培养关系
【摘要】:博士生培养活动可被看作是一项特殊的生产活动。博士生培养模式包括博士生培养力、博士生培养方式和博士生培养关系三个维度。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培育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博士生培养力,是创新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基础;建立适应培养力的发展水平并体现博士生自我生成第一性的培养方式,是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确立合作与指导并存的培养关系,是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2YJC880152)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核心,对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认知与解读,将直接影响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虽然学术界对“模式研究”的争议颇多,认为它只关注培养过程,把活生生的人排除在外,但纯粹哲学层面上的探讨,又会脱离具体实在的培养活动本身。博士生教育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楚廷;;教育就是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2 黄镇;;吉尔曼的办学理念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长[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孙晓燕;;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体现的人的本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刘宁;;权力话语下的女性启蒙——以“文革”三部“革命样板戏”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贾少英;;身体转向语境下林白小说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继武;比金矿更能带来荣耀和福祉──访美国霍普金斯、斯坦福大学[J];海内与海外;1999年09期
2 施晓光;创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丹尼尔·吉尔曼的大学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王英;蔡元培与吉尔曼高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济怀;改进博士生培养工作的一点意见[J];教育与现代化;1995年01期
2 汪志宏;博士生培养应专才与通才教育相结合[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6年03期
3 吕永秋,何希信,张莉,薛南青,袁桂荣;目标管理和竞争机制在高校博士生培养中的应用[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崔凯;我国食品专业博士生培养现状[J];食品与机械;2000年01期
5 梁传杰;杨怿;;论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6 ;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汇报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年03期
7 顾秉林;弘扬创新精神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1期
8 陈建平;;制约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制度因素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5期
9 胡璇;;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8期
10 汪宏;苏文斌;纪洁菲;陈花玲;;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控制的改革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秉枢;;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培养理念、政策与现状[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谢雪峰;王晶;;体育学博士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沈建华;张晓龙;;美国体育博士生培养状况评估及启示[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德广;;从旅游学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5 张诗亚;;序言[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中外重大教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政策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方晓东;李建忠;;日、德、印、俄四国“建设一流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陆爱云;;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博士生的培养与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机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鲍威;吴宇川;;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及其成效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雪芹;面对问题文科博士生培养如何前进[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徐鹏;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专题研讨博士生培养质量[N];新清华;2009年
3 记者 罗霞;昆工大博士生培养措施实[N];云南日报;2004年
4 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郑泉水;也谈博士生培养[N];新清华;2004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印杰;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要着眼于理念、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徐家玲;视觉艺术博士生培养目标之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超;博士生培养:淘汰制能淘出“精英”吗?[N];科技日报;2009年
8 谏君;从日本博士生培养制度看我们应如何改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姜澎;博士生培养根本在于个性化[N];文汇报;2004年
10 记者 杨云慧;昆明理工博士生培养改革大张旗鼓[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卢亮球;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苏兆斌;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方芳;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及其结构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10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程秀秀;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杨红娟;河南省高等院校博士生培养能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5 莫甲凤;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莫甲凤;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乐晨;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娜;高校博士生培养中的知识转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沈通;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69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6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