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文化融入及培养探讨
本文关键词: 学科文化 跨学科研究生 文化融入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 思维方式 知识体系 学科背景 学科知识 话语系统 出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 subject culture " and "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 " ,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cross - 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 cultivation ,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s , expounds the process and approach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s ,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students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自1959年斯诺(C.P.Snow)在“里德演讲”提出“两种文化”问题以来[1],学科文化的差异便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不仅存在知识体系本身的差异,而且由于知识的对象和内容不同也会带来诸如研究方法论和方法、价值标准、话语体系、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种种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华军;;MIT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李余生,张怀国,殷辉安;学科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与思考──学科文化及其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系[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4期
3 刘慧玲;试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孙德四,付小兰;大学学科建设理论探讨与实践——九江学院学科建设之我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马云霞;缪昕;;融入人文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白夜昕;李杰;;苏联-俄罗斯两种文化整合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5 张得才;;加强学科建设的几点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6 孙进;;德国的学科文化研究:概念分析与现象学描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沈文钦;;观念的力量——评《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8 黄竹杭;杨雪芹;;理性认识体育学科文化 推动体育学科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冯吉;;论情报意识的文化底蕴[J];图书与情报;2006年03期
10 王丛霞;生态文化:科学与人文走向融合的文化[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郭飞;;大众媒体对学术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比较两种文化与科学大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荣跃明;文化生产论纲[D];复旦大学;2009年
4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磊;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思想何以提出[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游玉佩;学科文化核心要素及其培育探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潘华云;组织文化视野下的高校迎新工作[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贾川;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翁秀平;融入技术素养的小学科学教科书编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春燕;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厉海鸥;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廖俊;学科结构视野中的理工科高校精品课程的学科分布[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吴登平;高中物理学史校本课程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李寿德,李垣;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3 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高等教育;2001年05期
4 郝宁湘;论实验与理论的因果关系[J];东岳论丛;1994年06期
5 Ю·瓦西里也夫,В·柯廖夫列夫,张青秀;苏联高等综合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年03期
6 钱刚;高校科技产业与科教兴国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7 陈先霖;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土壤、氛围和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8 潘云鹤,顾建民;大学学科的发展与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 王英;学科建设以合作为基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10 C.斯米尔诺夫 ,亦舟;现代科学中跨学科过程的某些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安奎;;学科、学科文化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2 刘慧玲;试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3 赵玮;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4 张晓琴,张萍;学科文化与高校管理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5 ;何东昌谈研究生教育[J];w,
本文编号:1485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48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