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广西硕士毕业生择业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9:00

  本文选题:硕士生 切入点:择业 出处:《广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开发进入重要阶段,广西的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桂目标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中高层次人才的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导致这个局面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其中,硕士生自身的择业行为就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们直接作用于硕士生的择业结果。本研究通过考察广西硕士生在择业过程的各种择业行为,实证研究了广西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硕士生之间、硕士生与本科生存在的博弈关系,结果显示,广西硕士生择业行为具有择业因素单一、择业流向明显、择业时间过长和期望收入合理等特点,择业博弈普遍存在,并且这些博弈行为加剧了硕士生的自愿性失业。解决硕士生自愿性失业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是政府通过提供充分、全面的就业信息,建立制衡机制,奖励诚信、惩罚虚假,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减少收益的差距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就业环境。二是用人单位则坚持合理招贤纳才,做到招聘工作科学合理。三是高校构建科学的就业服务体系,为硕士生择业提供有力支持。四是硕士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坚持就业期望值,合理参与应聘。
[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s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has shown a strong momentum. The shortage of highly educated and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has become a constraint on Guangxi's economic development.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strengthening Gui. At the same tim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aster's graduates, who are middle and high-level talents, is not ideal. There are many reasons leading to this situation. The job selection behavior of the master students is a key factor,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job selection results of the master students. This study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employment choice behavior of the master students in Guangxi, and studies the employment units of the master students in Guangxi,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arious behaviors of the master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jobs in Guangxi. The g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er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shows that the behavior of master students in Guangxi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factor, obvious direction of career selection, long career selection time and reasonable expected income, and so on. And these game behaviors have aggravated the voluntary unemployment of master stud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voluntary unemployment of master students, we need to make joint efforts.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su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establish checks and balances, and reward honesty. Punishment of falsehood, elimination of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reduction of income gaps, and other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Second, employers insist on reasonable recruitment of talents and talents. Thi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t up a scientific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master students in choosing jobs. Fourth, master students should play a major role and adhere to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Reasonable particip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3;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成文;美国硕士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Z1期

2 燕连福,高志利;免费的硕士生教育是否公平[J];中国研究生;2004年02期

3 刘亚君;硕士生教育实行收费的思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5期

4 肖玮萍;关于硕士生教育实行收费制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1期

5 曾氢;应用型工科硕士生教育改革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1996年03期

6 李红梅,周根树;硕士生教育影响因素及改革趋势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4期

7 ;人事部发布《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J];中国职工教育;1996年04期

8 李云海;;大学生择业意识的内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年09期

9 董治长,于克强,卢福林,袁雪蕊,,张维,李顺生,苏永红;硕士生教育改革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1期

10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高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状况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结构修订与跨地区验证[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翊平;李志强;;艺术类毕业生择业心理特点及辅导——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温芳芳;佐斌;;大四毕业生的择业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杰;;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5 胡邦曜;梁将;;紧贴企业需求探讨职培途径,创建职业院校服务企业新模式[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贺尊;;文凭信号: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张力[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汪志明;徐亚明;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陈亚东;沈晓;;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新思维[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9 丁小浩;;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找寻的影响[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陈丽瑶;;欧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特色及对我国的借鉴[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辑;近六成毕业生择业观念发生变化[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2 聂连明 唐锋;毕业生择业六忌[N];中国人事报;2004年

3 ;大学毕业生择业勿入七误区[N];新华日报;2005年

4 成凯 吴嵘;毕业生择业竞争中的心理调适[N];中国人事报;2004年

5 仇方迎;三大思路明析毕业生择业方向[N];科技日报;2004年

6 王淼 张慧;成都毕业生择业逐渐淡化专业对口观念[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毕业生择业要注意需求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陈洁;2001届中文系毕业生择业行情[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马希平邋实习生 吴丽玮;山西籍名校毕业生为何不愿“凤还巢”[N];太原日报;2008年

10 自治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供稿;新世纪毕业生择业观的变化与发展[N];新疆日报(汉);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蒙坤有;博弈论视角下广西硕士毕业生择业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曾晓芬;我国高校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俊丽;在读女硕士生择偶价值取向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4 钟丽光;工程硕士生学习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强桂;工科学术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韩瑞娟;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生的自我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江平;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施华昀;我国高校硕士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黄玲云;兰州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林洁;福州市硕士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2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02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