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走势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06:36

  本文选题:研究生教育 切入点:就业 出处:《重庆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幅度扩招,毕业研究生较过去就业难问题突现在国人面前,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于是,“我国研究生是不是太多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是否增长过快”的诘问开始产生。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客观、冷静的分析,找出原因,研究对策。研究生教育的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当前的总量和今后的发展要求看,并对比国际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培养模式,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实际上和社会需求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我国研究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缺口,在工、商业界非学术性岗位对研究生的需求涨势明显。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数并不是太多了,我国当前研究生就业难并不全是“扩招惹的祸”,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就业市场不协调,即研究生教育产品的供给并非绝对过剩,而是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出现了失衡现象。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反映的是外部社会经济需求与研究生教育宏观构成状态的关系。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我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发现,尽管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吸收人数不断上升的毕业研究生,但研究生就业压力仍日趋上升,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和值得深思的现象和问题。当前就业中,不充分就业和浪费使用现象开始突出,人才高消费现象日益严重,专业“冷热不均”与地区“流向比较单一”现象十分明显,并且有一种偏离甚至远离教育和基础科研职位,而面向应用研究甚至是非科研职位就业的趋势。当前这种趋势凸显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层次、类型、专业、布局结构上的失衡。 因此本论文分别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四个亚结构的发展现状与结构性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就层次结构而言,控制好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规模和科学的相对比例,首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确定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各自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保证学科结构在层次上差异互补;就学科结构而言,要预测社会发展对各学科人才的需求趋势、协调各学科间的比例关系、明确各学科门类的性质和特色,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设计不同的教育过程;就类型结构而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要规范各种专业学位的培养形式,提高培养质量,增加专业学位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布局结构而言,要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各得其所,促使各区域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研究生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系统的社会经济效能。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将有助于保持研究生教育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反之,则造成结构性的短缺或过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整结构、创新结构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新世纪进行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结构来挖掘研究生教育的潜力,通过优化结构来缓解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当前的一个重要紧迫任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明成;;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2 王根顺;包水梅;;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优化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3 林伟连,顾建民,张国昌;论我国学科点与学位授予单位区域布局的调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邹海燕,王平;建立我国专业博士学位制度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7 王根顺,包水梅;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的透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7期

8 徐岚,吕朝晖;韩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向、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5期

9 王根顺,焦炜;21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点布局的战略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2期

10 张淑林,裴旭 ,陈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642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42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