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策略:现象学的视角
本文选题:研究生 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 出处:《江苏高教》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目的虚无化与泛政治化、内容狭窄、教育方式单纯灌输等弊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甚至无效。从现象学的视角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指向德性与智慧,教育内容应依据学生的生活世界来确定,教育方式应更多地采用非正式学习、职场学习、情境教学等方法。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nihilism and pan-politicization of purpose, narrow content and pure indoctrin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 which leads to the inefficiency or even in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efficient and ineffective. The purpose of post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s virtue and wisdom,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life world of students, and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 should be adopted more frequently, such as informal learning, workplace learn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FDY060)
【分类号】:G64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王桂波;《论语》之素质教育思想探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4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时代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刘静;知识与教化:略论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吕淼,符少辉;制度创新:院校研究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朱平;;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质量评估应考虑的几个因素[J];北方经贸;2006年09期
9 常丽丽;山西省部分大学本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10 赵国栋;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及理论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兰英;高等学校学生权利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4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玲;教师创造性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建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激励思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斌;试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晔;对美院学生油画创作问题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谷融;谈谈我对研究生的培养[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3期
2 汤向男;;在国外过年的研究生们[J];中国研究生;2011年04期
3 何清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面子文化”探析[J];大家;2011年17期
4 黄瑶;;研究生阶段,我们该学些什么[J];中国研究生;2011年05期
5 李清;;研究生当保姆值得叫好吗?[J];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6 李宝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8期
7 程林盛;;研究生生活二三事[J];中国研究生;2011年04期
8 吴宇;石倩;邓岳;杜鸥;;研究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以四川大学研究生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9 李飞;;了解课题的科学问题更加重要[J];科技导报;2011年16期
10 陈波;;认真读研 踏实工作[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小林;赵涛;周孑民;周萍;;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学科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2 王慧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黎娟;秦荣;;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A];陕西省档案学会第八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C];2004年
4 吕国辉;;新世纪研究生人文教育改革框架[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莉;;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之我见[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6 朱兆军;孟炎;王宁;;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与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陈栩;;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忠宝;马国远;王庆华;;研究生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模拟环境[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9 ;培养博士生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教育改革与管理”,院士论坛[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张明国;;STS教育与理工科研究生综合创新力培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葛剑雄;研究生收费大势所趋 奖学金制度亟待加强[N];东方早报;2005年
2 早报评论专栏 葛剑雄;再谈研究生收学费问题[N];东方早报;2005年
3 钱夙伟;研究生收破烂成本太高[N];贵阳日报;2005年
4 郭韶明 杨芳;研究生秘密结婚为哪般[N];贵阳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杨柯;就业需求引导研究生求变[N];人才市场报;2005年
6 胡荣X 胡虹娅;研究生招录制度弊端亟待纠正[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谭雄伟;“保送研究生”有损教育公平[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亮 本报通讯员 孙宁华;研究生择业缺“媒人”[N];苏州日报;2005年
9 实习生 尹传松;解读研究生的三种培养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杨晨光;为研究生学术创新营造宽广空间[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2 侯龙龙;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D];北京大学;2004年
3 程家福;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结构研究(1950-20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2 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尹迈曼;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研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火慧琴;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崔峰;关于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环境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谢加书;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彭正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喻瑶;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健康促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赵青;高校研究生网络依赖的动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朝军;硕士研究生生活形态与休闲特征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47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4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