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及管理策略
本文选题:心理契约 切入点:高校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心理契约是高校和大学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高校和大学生的心理纽带。研究生作为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为突出。在新形势下要合理构建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整合作用,并通过各种手段管理好心理契约,不断完善研究生与学校的关系,增强教育实效。
[Abstract]:Psychological contra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a psychological link betwee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s as the highest leve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be constructed reasonably, and its function of encouragement,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should be managed well by various mean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uate students and school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北京交通大学;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申来津;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钟景迅;;研究生培养方式新探——虚拟团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0期
3 鲍玉琴;;论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4 祁晓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旷勇;;心理契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张丽萍,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心理契约”式管理模式的构建[J];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罗英;寻求课堂心理契约,探索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晓宇;创造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郎晓芳;论德育心理契约的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承欣;中等职业学校体验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志军;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勇明;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叶海梅;论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哲;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多元互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2期
2 王建民;双模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3 范先佐;教育多元化与教育投资政策的选择[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10期
4 杨金国;教师管理的新视角——心理契约[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曹静 ,黄正泉;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化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6 杨杏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及其最优化[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3期
7 李硕豪,阎月勤;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8 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9 郭颖梅,蒋永宁;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8期
10 王静,金征宇;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惠玲;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弗兰克·J·斯威兹,约翰·W·莱曼,马乔里·加德纳,冯若霓;美国教育界对我国1978年全国高校入学考试(数理化)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2 ;美国教育界对我国1978年全国高校入学考试(文史地)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3 孙引;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J];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4 П.阿列克谢耶夫 ,田力;列宁论改造文化和教育的途径[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5 徐景山;重视保护学生的视力[J];江苏教育;1980年02期
6 ;华罗庚教授带领全国“双法”推广队来徐州[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李毓英;;简讯[J];哲学动态;1980年07期
8 刘金亮;;学生干部为何辞职?[J];人民教育;1980年11期
9 陈鸿声;;关于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探讨[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10 徐滨江;;从日本冰球运动发展史中找我们的差距[J];冰雪运动;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纪要[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周箴;;系统科学的若干原理与高等学校编制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李竹渝;贺晓星;;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与身心健康研究的定量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夏治平;;对培养针灸人才的管见[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甄艳华;;英语精读课与表达能力的培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贾旭杰;;基础俄语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管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潘丽;王祥玉;;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体系的思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石晓宇;常有余;;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9 陈光旨;;高校应主动适应并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汤重天;;试论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特征与教育定位[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红刚;百姓眼中的教育消费[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高校创建工作年年上台阶[N];安徽日报;2000年
3 谷成久;民办高等教育亟待大力发展[N];安徽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陈群;高校要自主办学依法办学[N];安徽日报;2000年
5 北京生命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设立科技之光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倡议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浅谈中关村发展教育培训产业[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记者 戚海燕;三届宏志生自立上大学[N];北京日报;2000年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记者 杨承亮;高校学生喜爱社团活动[N];北京日报;2000年
9 ;今年全国将有近百万高考考生在网上被录取[N];中国保险报;2000年
10 金振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进入网络[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余琛;员工心理契约与持股计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慧洁;巨型大学组织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8 程兆谦;横向购并的整合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继荣;高等学校合并重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琳;高校营销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2 于奕宁;B/S体系结构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3 丁峰;论高校建筑的更新与改造[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4 邵进科;山东省普通高校中长跑冬训期运动负荷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6 张疆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制所处的困境及向俱乐部制转化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7 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8 洪涛;高校健美操课运用“创新式”教法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9 游小明;科研院所背景企业上市重组模式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宋蓬勃;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63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6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