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育大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7 05:19

  本文选题:研究生 切入点:培养模式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摘要】: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将德、美、英、日、俄等五个教育大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各国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学位设置、生源选拔、课程学习和研究生指导与论文写作环节的异同。因此,得出共性结论,从教育大国的模式中得出启示,必将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Abstract]: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y comparing the graduate training models of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Japan and Russia,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various countries have their postgraduate training objectives, degree settings, and student selecti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urriculum study and graduate student guidance and the writing of the thesis. Therefore, to draw a general conclusion and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model of a large country of education will certainly provide a useful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衡生;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2 陈云萍;杨晓明;;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5期

3 林小星;;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张继平;董泽芳;;德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探析[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5 曹海静;孟红艳;;美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嬗变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6 张明礼;法国、德国的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J];中国研究生;2003年03期

7 王立;;中俄研究生教育之比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鸿江;尹军;郝晓岑;吕青;;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王玉洁;刘莹莹;潘娟;杨焱;唐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 孙玲;;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4 刘军跃;余运胜;黄伟九;白静;;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杨满福;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张开鹏;;关于研究生创新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7 周光礼;胡海青;;建设中国高校战略能力:一种创新教育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陈少雄,王静一,尹柳银;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向军;;浅析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借鉴[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10 杨宇,周剑峰,肖德富,汪景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玉洁;刘莹莹;潘娟;杨焱;唐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左绍云;梁国明;林长春;;英国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余桂红;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亚非;医学研究生知识分享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王玺;政府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翠华;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宇航;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志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熊旭东;非军事院校培养军队干部硕士研究生探讨[D];中南大学;2006年

9 郑路鸿;研究机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莉;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辉;日本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及其对大学组织结构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高欣,叶赋桂,赵伟;俄罗斯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的历史变迁[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06期

3 陈少雄,王静一,尹柳银;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岩;王怡;;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年06期

5 李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6 何杰,朱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3年03期

7 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8 关宏;;浅析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源起和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5期

9 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21期

10 廖琼;;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名华;俞晓婷;;投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2期

2 李旭;;浅论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2期

3 秦立忠;姜允哲;;中国朝鲜族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梁建梅;;浅论高等教育三级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8期

5 熊熠;王翔;;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8期

6 袁武林;;调动高职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邹莉;赵吉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昌善;;高中教师培养:目标、模式与课程——一种研究视角[J];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9 齐秀丽;;本、专科的区别和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李丽;;中日美等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士英;穆大庆;;关于本科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桂雄;李龙根;林颖;曾志新;朱敏;梁耀能;;光机电一体化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3 焦留成;王海星;付子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的调查报告[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曹书华;;培养绿色商业人才 突破绿色商业壁垒[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福汉;周文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刘培超;虞水红;袁宏伟;;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素质的培养[A];第六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秦素琼;莫文;邓海花;;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易凌;雷二庆;王宁;吴东;吴乐山;赵达生;;对优化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思考——基于某院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9 李守义;金巍;韩晓峰;张婷婷;楚颖;;校所共同培养海洋地质硕士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景兰;谢祖荣;张永丽;万京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许宪章;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N];安徽日报;2002年

2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王欢;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N];光明日报;2008年

4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5 记者 何继东;工学互动 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N];嘉兴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7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杨秀珍 罗向红 李青山;生物技术制药专业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鲁建平 李述容;建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N];宜昌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王秀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姚鸿;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的后备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毛维;基于职业导向的MBA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7 范才清;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胡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0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70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