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要夯实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
本文选题: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 切入点:研究型大学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2期
【摘要】: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出现的"科研漂移"、"教学漂移"现象导致了大学"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的分裂,对研究生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了紧密的研究生教育连结体,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要夯实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即国家应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高校和企业要加强联合,建立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高校要改革科研评价机制等。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ppear "scientific research drift", "teaching drift" phenomenon has led to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 Teaching - learning connection body divis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graduate education. The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close graduate education link, is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to reinforce scientific research - Teaching - learning connection body, namely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graduate education investmen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joint establishment of 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 research integration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o reform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迈进;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1期
2 肖国芳;吴松;彭术连;;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3 殷小琴,孔志洪;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原因与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娟;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2 贾永堂,沈红;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两大战略难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杨庚,杨健;我国推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可行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包迪鸿,江雪梅,黄勇;完善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5 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任小红;;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年11期
6 肖金华;李名家;王梦筠;;关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戚ng;;研究型大学科技自主创新体制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8 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杨庚,杨健;对美国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的分析与借鉴[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袁长蓉,陈国良,王志红;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4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张洁;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兰;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蕾娜;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俊义;我国西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伟娟;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原因探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孔令帅;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关颖婧;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文翠;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张福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汪琼;中美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业;;美国赠地大学的历史及其启示[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2 赵涛;;试析研究型大学视阈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3 李延保;;对“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4 赵继;郑东;金祥雷;;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的逻辑主线[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5 苏娜;;国外研究型大学与研究生教育之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0期
6 康利;;论述研究型大学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优势[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7 汤俊;;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区域布局的不均衡性——基于区域发展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8 黎军;石恒慧;毕清波;;论研究型大学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突破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9 焦万里;;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10 赵长江;;研究型大学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析与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成武;;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朱胜军;;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黎;刘元芳;;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中的角色定位[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5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何勇;裴晶莹;罗圣国;熊楚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化管理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刘向兵;梁敬芝;;本科教育质量与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黄健;;刍议建设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王滨生;张德欣;邹广平;;积极发展适应研究型大学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杨涛;郭健;;美国研究型大学支持创办科技园区的历史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段宝岩;关于研究型大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2 谭新政;“号脉”研究型大学[N];解放日报;2003年
3 姚化成 郭金明 任晶惠;大工迈进研究型大学之门[N];辽宁日报;2004年
4 记者 吴长锋;4亿元助中科大建一流研究型大学[N];科技日报;2009年
5 中山大学 黄瑞敏;研究型大学应引入团队激励机制[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记者 滑翔;把南方科大办成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研究型大学[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铁铮;北林大加快实现研究型大学转型[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付毅飞 林莉君;希望研究型大学“一步到位”[N];科技日报;2011年
9 记者王丽丽;中国矿大向研究型大学转型[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李凝;解析“研究型大学”[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程妍;跨学科研究与研究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任喜峰;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沈仲丹;高校激励模式有效性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双云;中美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机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义;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院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吕思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教育政策基础及环境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高昀;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规划[D];湖南大学;2005年
5 彭正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栋;论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敏乐;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赵博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俊义;我国西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彤;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化[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4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9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