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塑教育博士卡内基行动”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重塑教育博士卡内基行动 + 教育博士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6期
【摘要】:概述了"重塑教育博士卡内基行动"(CPED)的理论基础、议程和变革主题,总结了CPED的主要成果及其内涵,指出该行动本身及其反映的教育理念对我国Ed.D.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genda and reform theme of "reshaping Education Doctor Carnegie Action",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their connotations of CPE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action itself an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reflected by it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a's Ed.D.Education is instructiv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动力与变革模式研究”(CXZZ11_0849)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君;;“体验—实践—研究”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师范生培养中的理念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潘文涛;;数字化校园环境与高校教学的变革[J];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3 杨敏;蔡晓红;;关于当前学前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我校五年制学前专业为重点[J];科技资讯;2008年12期
4 武志勇;李由;;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J];新闻大学;2009年04期
5 李春娜;;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美术心理学》课程的行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8期
6 白惠芳;李朝阳;郭伟志;李艳芳;;基于行动研究的大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吴太山;田晶;;从湖北高校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易万程;桂颖;;浅谈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1期
9 吴慧;沈郁文;;基于行动研究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探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周满元;李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伟;杨佳斯;;面向毕业设计全过程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周利;李本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飞霞;张金山;童建福;余新然;游龙桂;;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纵向团队”教学模式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6 ;第一节 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量[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杨晓玲;;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创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谭树明;郑旁生;;农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培养模式选择——以广东海洋大学“三能”人才素质培养教学模式为例[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简毅文;陈超;毕月虹;尚春鸽;;“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海英;引进 嫁接 合成[N];沈阳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兰;梳理教育观念变革的关键词[N];陕西日报;2002年
3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5 陈欢;以“创造性”为核心[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陈敏;宁波要打造高教改革试验区[N];宁波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侯杰;江南大学六种模式培养人才[N];文汇报;2006年
8 何敏;新型的教学模式[N];重庆日报;2002年
9 刘丹 陈琼珂;“订单式”教育能培养出多少产销对路的毕业生[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杨秀珍 罗向红 李青山;生物技术制药专业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日)[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雁玲;行动研究中高校外语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6 马望星;当代军校大学生荣辱观及其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红;学习型组织视野下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D];苏州大学;2005年
2 谭治国;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敬妮;试论1910年代的中国大学教育变革[D];湘潭大学;2008年
4 韩莹;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余小红;教育实习转型性变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小君;XY师范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佳;教育硕士培养效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宁;电子校务环境下高校组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6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3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