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史学文存》出版
本文选题:博士生教育 + 学术论文 ; 参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正《李良玉史学文存》(以下简称《文存》)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继《李良玉史学文选》、《柳叶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录》后,新近出版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教授的又一力作。该书是"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系列丛书第四批著作中的一种,其中收录了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中国当代史等领域的40余篇学术论文与散论,以及关于博士生教育的大量文稿,是作者的学术研究与其博士生教育工作的结晶。
[Abstract]:"Li Liangyu'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Stora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ultural Storage") is the second edition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following the selected works of historiography of Li Liangyu, "Liu Ye Ji-Li Liangyu doctoral Education record,"Another masterpiece by Professor Li Liangyu,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njing University.The book is one of the fourth books in the series of Professor Li Liangyu and his Ph.D. students, which contains more than 40 academic papers and essay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deological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And a large number of papers about doctoral education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uthor's academic research and his doctoral education work.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校计算机学院蒋运承教授、汤庸教授喜获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稿件规范要求(一)学术论文组成项目及要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稿件规范要求(一)学术论文组成项目及要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徐开彬;;贺卫方事件与中国学术的出路[J];社会观察;2011年09期
6 张剑;王秀红;;我国情报学博士生教育现状概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06期
7 马铁东;;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8 曾令强;汪希达;;基于学术论文的广东省新建教学型大学科研水平评价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9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10 王昕红;张晓明;;博士生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评价——基于八所大学的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学报》征稿简则[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平;;探析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4 许宏;;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动机初探[A];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金武刚;;博士生人文精神群体性缺失与学术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的内容分析[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中山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简介[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7 杨鉴;张榆峰;王威廉;;研究生“现代信号处理”教学改革与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学华;;从学报角度看我校的学术发展状况[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9 欧翠珍;;核心期刊在广东高校科研奖励机制中的应用及其评价[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丘斯迈;梁红;;如何设置好的性别课程?——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思考[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朱建华;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质量[N];长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少远 项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N];光明日报;2010年
7 王元丰;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1年
8 苏州大学 罗时进;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文化学者 吴祚来;方舟子对贺卫方的批评有道理吗[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记者 李江涛;清华新政,将“博导”头衔打回“原形”[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玉;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张凌云;德国与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立迁;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博士生奖学金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牛梦虎;我国学术型博士生招考选拨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1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6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