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高校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1 07:45

  本文选题:地方工科高校 + 研究生教育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1期


【摘要】:针对地方工科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短、学科积淀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不高但办学定位明确、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特点,提出了地方工科高校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出发点是"扬长避短、团队合作",并以北京工业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通过明确办学定位、调整学科布局来强化学科优势;通过打造创新团队,借助团队模式来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依托大项目、大工程和搭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平台让工科研究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通过营造创新氛围来增强学生自信等一系列措施,为地方工科高校探索出一条"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hor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sufficient accumulation of disciplines, the uneven level of teachers, the low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clear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s "to develop strengths and avoid weaknesses, and to cooperate with teams". Tak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can be strengthened by making clear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adju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disciplin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team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m model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mentors, relying on large projects, large projects and building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to enable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to train and grow in practice, By creating a creative atmosphere to enhanc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other measures, this paper explores a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seeking survival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seeking development by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建;王瑞元;;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2 王志刚,王昌民;关于培育学科特色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四(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翟亚军;;学科分类及相关概念梳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文洁;;抓住学术队伍建设关键 努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基于重庆工学院重点学科学术队伍状况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5 兰先芳;;浅谈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喜梅,周建民,韩立新,刘晓华;东北大学多科性目标定位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王梅;陈士俊;王怡然;;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孙水裕,王孝武,王雄;浅析环境类专业“环境信息系统”课程的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陈艳兰;对新组建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陈艳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白华;;从基础科学的地位出发审视地学高等教育的改革[A];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倪师军;曹俊兴;阳正熙;董孝壁;;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 促进传统地学院校的转型与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曾艳青;;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政策分析[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志平;基于内部要素的中国本科高校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守强;高等农业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宏观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显超;高等医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王梅;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3年

4 赵坤;大学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形成与评价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曹光龙;高校合并过程中学科整合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田相义;山西省医学重点学科综合评估体系修订及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7 陈昀;从“知识失业”现象分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晓燕;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探析[D];河海大学;2007年

9 蔡静;常州市高等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郑莲敏;宁波地区大学本科生考证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秀;;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期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8期

2 刘楠楠;;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3 张志红;潘紫微;;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武晓维;朱中超;季燕;;美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举措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5 胡松青;张军;郭文跃;燕友果;;论理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30周年庆典公告[J];法学;2011年07期

7 范道琴;;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研究生教育[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玉兰;彭青青;何仁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3期

9 张林林;罗尧成;孙跃东;;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10 朱红;王德伟;鞠学红;卢国华;;全日制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和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赵德平;;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5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湘伟;刘锋;袁兵;;工程力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薇;地大(武汉)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教育需整体重新定位[N];广州日报;2010年

3 程轩 钟钢;民盟成都市委呼吁规范研究生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国圣;重庆大学: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N];光明日报;2010年

5 原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原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 吴本厦 口述 国务院学位办 欧百钢 整理 原教育部科技司巡视员 张酉水 原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材办公室主任 沈友益 原教育部生产供应局局长 王民栋 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龙正中;深切缅怀黄辛白同志[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政协委员关注研究生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N];解放军报;2003年

8 吴湘韩;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将实施[N];华夏时报;2002年

9 晏庆盛 牛冬梅;研究生教育收费 应解决好两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10 记者 范绪锋;北大研究生教育 瞄准一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王小刚;信息化平台及组织级软件过程模型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爱武;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关长空;日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超峰;基于C/S、B/S三层构架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4 高艳玲;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5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6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邱建民;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781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81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