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与可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之思
本文选题:职业技术教育学 + 硕士研究生 ; 参考:《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8期
【摘要】:对我国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倾向学术型人才、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单一及导师队伍素质结构不健全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理想的人才培养策略体现在培养目标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导师素质结构等。
[Abstract]:A survey of the statu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n China,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goals for academic talents, the irrational course setting, the single training mode and the unsound quality structure of the tutors. The ideal personnel training strategy for postgraduates is reflected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r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tutors.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湖南农业大学;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晓;石伟平;;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J];高教与经济;2010年01期
2 黄胜;邹立君;;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素质结构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10年09期
3 刘淑芳;周明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学科创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模式[J];职教通讯;2010年04期
4 刘合群;金华;;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2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胜男;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原红玲;于智宏;;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黄佳男;耿玮;马伯军;张萍华;蒋永清;;省级农科院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初探——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高校联合培养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年04期
3 邓逍荣;吴贤桂;吴开莘;;浅论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教与学[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4期
4 宋伟伟;李阿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献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11期
5 刘合群;金华;;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1年36期
6 韩玉;;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论析[J];职教论坛;2012年16期
7 陈飞虎;黄胜;邹立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3年09期
8 郑建萍;;定位、融合与协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刘扬;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楠;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育及课程学系介绍[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2 马少慧;;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发展;2009年09期
3 熊素珍;刘良桂;;略论职业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俞启定;和震;熊晓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八所高校为个案[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孙崇文;;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新走向——德国高校考察之一[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年02期
6 陈云萍;杨晓明;;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5期
7 周明星;董桂玲;;“中职硕士”:现状、构想与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周明星;刘晓;;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使命与方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9 张继平;董泽芳;;德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探析[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10 周明星;刘晓;;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论纲[J];教育与职业;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宗;王胜男;;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4期
2 李宇;黄胜;邹立君;;愿景与可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之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8期
3 ;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J];职教论坛;2010年28期
4 刘晓;石伟平;;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理想、现实与抉择[J];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5 肖念,叶茂林;探索课程设计模式 构建合理的硕士课程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6 ;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科[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7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点[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交通运输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J];交通职业教育;2002年02期
9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工作要点[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罗国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体会[J];青海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胡文广;栾宽;郭卓维;;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徐秀林;严红剑;;开办“医疗器械检测技术”专业的意义和培养目标[A];第六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盛贤君;邹积岩;李洪春;;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钱朝阳;蒲玲;金宇清;樊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系统思考[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赵德深;关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优良;刘小生;李恒凯;;面向多层次需求的GIS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爱荣;谭旭红;;深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就业能力[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火青;;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手工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嘉兴学院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卢红标;窦顺山;;教育转型中军队重点实验室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姜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再探讨——“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耀彬;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全面对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王士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N];解放军报;2007年
3 欧阳薇;大力发展江西高等职业教育[N];光华时报;2006年
4 周永学;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简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姜丽莉;青岛船院:剑指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于斌;在训练转变中推进教育转型[N];解放军报;2008年
7 蒯小棣;别让“普高热”扰乱了中等艺术学校培养目标[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高彦庆 特约记者 张春梅;强素质 树形象 拓发展[N];经理日报;2009年
9 记者 董洪亮;我国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N];人民日报;2011年
10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亚非;坚持电子信息专业特色 丰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N];中国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和清;企业视角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4 刘晓梅;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国琼;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9 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扬;创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吴菲菲;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3 洪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贵;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学习自由理念及实现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刘俊华;山东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淑霞;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余慧颖;紫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义志;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场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玉萍;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妍;吉林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87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8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