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失范个人和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研究生学术失范 + 个人因素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06期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对373名研究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个人因素方面,学业成绩、学业成功期望、规范了解、规范有效性认知、失范接受程度、压力与学术失范显著相关,规范有效性认知对学术失范的影响最有力,学业成绩、学业成功期望、规范了解、失范接受程度、压力对学术失范的影响未得到印证。第二,环境因素方面,同学失范行为、规范教育、惩罚严厉程度、管理监督、学校容忍度、诚信氛围均与学术失范显著相关,同学失范行为、学校容忍度、规范教育的影响最有力,惩罚严厉程度、管理监督、诚信氛围对学术失范的影响未得到印证。第三,与个人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对学术失范的影响更大。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anomie and its relative importa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of 373 graduate students showed that: first, personal facto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cademic success expectations, normative understanding,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on, standard acceptance, stress and academic anomie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he influence of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cognition on academic anomie is the most powerful, academic achievement, academic success expectation, normative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acceptance and pressure on academic anomie have not been confirmed. Secondly,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tudents' behavior of abnormalcy, standardization of education, severity of punishment, supervision of management, tolerance of schools, and atmosphere of honesty are all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cademic misconduct, including behavior of students and tolerance of schools. The influence of normative 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the degree of severe punishmen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good faith atmosphere have not been proved to affect academic anomie. Third,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academic anomie.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职业道德研究”(编号:12CZX070)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华;左志香;朱华杰;;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2 章仁彪;唐踔;;原因和对策:关于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8期
3 方冬姝;方润生;郭朋飞;;国外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肖;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防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李超;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蔡云;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静;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伦理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贾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6 夏晴涛;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英香;;档案学术研究“麦当劳化”置疑——从研究程序规范的视角考察[J];档案学通讯;2007年05期
2 李峰;;浅析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成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邱龙虎;;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4期
4 岳云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王英洁;;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6 高杰;熊思思;;浅析文科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3期
7 喻浩朋;;研究生学术规范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1期
8 房三虎;赵凤;;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年29期
9 居占杰;李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陈珍芳;刘玲;;美国针对学术越轨行为进行控制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风;2014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聪;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刘彦;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弱化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孟蕾;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袁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迟雪玲;论数字时代的学术规范与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彭娜;我国社会转型期学术失范问题的道德与法律思考[D];东华大学;2012年
7 张慧;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李晓敏;从学术道德失范论中国学术伦理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胡蕊;研究生中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艳;学术道德失范与学术伦理构建[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国保;我所理解的学术道德[J];安徽史学;1995年04期
2 陶勇;章孝荣;程茂基;丁建平;;研究生论文造假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江新华;美国大学防剽窃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胡钦晓;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演绎的文化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5 郭洁;郭宁;;美国传统名校是怎样捍卫学术诚信的——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术规范管理制度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6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7 阎光才;张银霞;;高校学术失范问题的探索性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8 秦惠基;强化文稿发表的编辑控制机制——一件科学丑闻的教训[J];编辑学报;1992年03期
9 贺可太;杨海娜;李苏剑;;高校博士生学术行为失范原因调查和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郑重;郑忠梅;;论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失范与规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通讯员 周炜 单泠 记者 叶辉;[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李光明;[N];法制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翟明磊 李虎军;[N];南方周末;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研究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肖;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及防治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熊欣;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5 康利;21世纪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志波;危机与应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金花;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李晓敏;从学术道德失范论中国学术伦理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超;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木兰;;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9期
2 康桂芳;;从编辑视角看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其危害性[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爱君;;高校学术失范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17期
4 曹卫国;;学术失范原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9期
5 张辉;;网络环境下学术失范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2期
6 王慧;;学术失范之研究现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07期
7 孔玲燕;袁曦临;;国外学界对于“学术失范”问题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J];新世纪图书馆;2012年07期
8 张治国;;对我国当今学术失范必然性的再认识[J];云梦学刊;2013年05期
9 王英洁;;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高攀;;研究生学术失范浅探[J];考试周刊;2010年4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凯伟;;关于学术失范防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思考[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学道德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2 彭守敏;;作者承诺与网络查询是杜绝“一稿多投”及学术失范的重要措施[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3 孙国栋;;浅谈学术失范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发展[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广禄;用学术规范制止学术失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霍文琦;学术失范现象比较严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淼;解决大面积学术失范问题已是当务之急[N];中国改革报;2011年
4 任元彪(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不是学术失范而是学术失学[N];科技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潇潇;透视“一稿多用”背后的学术失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张保生;从学术失范到学术规范[N];长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练玉春;学术何以失范[N];光明日报;2002年
8 通讯员 周炜 本报记者 朱振岳;让研究生“做学问”有章可循[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丁国强;对学术失范的追问[N];学习时报;2006年
10 刘曙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防范学术失信 期刊守土有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娜;我国社会转型期学术失范问题的道德与法律思考[D];东华大学;2012年
2 熊欣;科技工作者学术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3 赵文文;高校学术失范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何静;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伦理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蔡云;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3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9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