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应届生生源比例增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9 20:11

  本文选题:招生 + 应届生生源 ; 参考:《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摘要】: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加重了原有的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本文将应届本科生生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近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所占比例变化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Abstract]:In the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the proportion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has aggravated the origi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endenc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al sourc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original causes of the change in the enrollment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研究生部;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慧洁;;扩招后研究生教育质量及保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2 金丽鑫,谢立平,姜红,赵凌侠;研究生质量下滑原因剖析及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孙百才;赵宏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研究生就业:文凭筛选视角[J];高教探索;2007年03期

3 谢纪美;康文雄;陈铁群;;研究生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本玲;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燕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俊霞;我国排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就业现状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4 苟正斐;统招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劲松;略论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与发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2 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3 王建民;双模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4 叶忠,范先佐;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走向不确定的内在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5 陈凯旋,宋晓慧;科学精神的缺失:研究生教育的沉重话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6 邵新建;对研究生教育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7 李蓉;黄菲;罗恩立;杨晶;蒋秀卿;;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个人因素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5期

8 朱军文;论研究生教育扩招与质量保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王宁西;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1期

10 刘敏;金冉;徐俊祥;;从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谈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亮;;“网招”一身麻烦[J];教育;2011年23期

2 张宏亮;张华;何波;;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条件和可行性[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翁明丽;席群;;本科大类招生与教学运行模式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4 罗晓甜;;大类招生:高校招生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陈子凌;应届生就业解困亟须高招[N];上海金融报;2009年

2 北京科技大学 高谱;大类招生:创新招生模式 培养通识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和北京大学法律与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薛兆丰;择优录取和按贫资助应该分开执行[N];经济观察报;2010年

4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扩权比取消统考更关键[N];广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木佳杜鹃;北大国际M BA扩招两百人[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6 通讯员张强记者蒋勇;宁大科技学院今年按学科大类招生[N];浙江日报;2003年

7 通讯员 王军云、刘慧贞 记者 袁新文;河北农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N];光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楼春晖;宁波大学将按学科大类招生[N];光明日报;2003年

9 记者霍晓丽、杨勇;今年起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N];河北日报;2003年

10 徐敏 褚宁;复旦交大:渐进式推动研究生教改[N];解放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涛;当前我国高校联考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卿伟;湖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现况调查与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67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867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