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专业硕士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5 10:03

  本文选题:专业学位教育 + 培养目标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06期


【摘要】:专业学位教育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培养目标必须做到"知行合一"。专业学位的教学重点是突出微观上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与使用,以及由此寻找到的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办法。在探索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上,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以行业内现有实务作为案例教学素材,充分反映学科特色与发挥行业优势;设置与行业人才规划相匹配的课程,专业学位教育同时服务于行业订单式的人才需求规划;建立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与金融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合作培养模式。
[Abstract]: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is designed to train high-level specialized talents in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and the training goal must b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emphasis of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is to emphasize 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micro level, and the solutions and solutions to the specific problems thus found. In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s degree in finance, we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forms: take the existing practice in the industry as the case teaching material, fu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y, and set up courses that match with the planning of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serves the talent demand planning of industry order type, and establishes th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of financial master's degree and financial profession qualif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教育中心;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煌;谭飞燕;;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王根顺;曹瑞红;;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年04期

3 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王根顺;曹瑞红;;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强;;我国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高秦嫣;;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秦丽丽;;全日制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比较[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8 李太卫;邱法宗;;专业硕士培养体制调整下的双导师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9 孙瑜;罗兆祥;;从专业学位教育看学科建设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10 段丽萍;侯卉;王晓军;唐志伟;;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士英;穆大庆;;关于本科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桂雄;李龙根;林颖;曾志新;朱敏;梁耀能;;光机电一体化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3 焦留成;王海星;付子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的调查报告[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曹书华;;培养绿色商业人才 突破绿色商业壁垒[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福汉;周文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刘培超;虞水红;袁宏伟;;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素质的培养[A];第六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秦素琼;莫文;邓海花;;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易凌;雷二庆;王宁;吴东;吴乐山;赵达生;;对优化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思考——基于某院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9 李守义;金巍;韩晓峰;张婷婷;楚颖;;校所共同培养海洋地质硕士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景兰;谢祖荣;张永丽;万京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许宪章;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N];安徽日报;2002年

2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王欢;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N];光明日报;2008年

4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5 杨秀珍 罗向红 李青山;生物技术制药专业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记者 何继东;工学互动 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N];嘉兴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鲁建平 李述容;建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N];宜昌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王秀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王彦;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对策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杰;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刘佳;教育硕士培养效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荣;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鸿;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的后备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范才清;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10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3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33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