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的结构化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13:08

  本文选题:德国 + 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36期


【摘要】:结构化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院模式是德国为了培养创新型国际科研学术人才进行的高层次学术体制的改革。结构化是国际联合培养的核心理念。德国结构化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院模式涵盖以下四个层面:培养理念结构化、培养平台结构化、培养管理结构化、培养课程结构化。结构化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模式在国际视野、科学威望以及合作网络建构与强化等方面较传统博士生院模式拥有显著的优势。
[Abstract]:The structured International Co training model of doctoral college is the reform of the high level academic system in Germany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talents. Structure is the cor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joint training. The model of the German structured international joint training doctoral college covers the following four levels: the training of the structure of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Structuralization, training management structure, train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Structured international joint training of doctoral students model in the international field of vision, scientific prestige and cooper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doctoral college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6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德国工业文化之路研究”(课题编号:W20161034)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就联合培养硕士生签订协议[J];新中医;2001年07期

2 ;我院与西北新技术实业公司就联合培养研究生等达成协议[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王煌;江苏省建立农业“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2期

4 杜崇旭;我院与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学科共建及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陈黔,吴殿源,成诗黔,林月秋,唐斌,沈毅;浅谈应用型研究生与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J];西南军医;2005年01期

6 原志庆;徐丽;刘国伟;姬广军;;建立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田蔚风;;建设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6期

8 赵映儿;赵杰煜;叶善文;林奇凯;;浅析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在我院的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9 方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10 段志军;王爱红;贺高红;李晓宁;鞠佳;张文君;;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新波;陈红艳;耿淼;王建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点体会[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2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星;陈劲松;张存泉;;高校与研究所联合培养创新型博士研究生的体会[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陈广汉;;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5 程秋;袁重胜;方传龙;;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博士生质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张其香;;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求解——兼论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与障碍[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何嘉松;;博士生一对一因材施教的传承与实践[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P:高分子教育[C];2013年

8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宝林;全省联合培养基地已达16个[N];甘肃日报;2008年

2 曾艳;重庆一三六队联合培养研究生[N];中煤地质报;2013年

3 记者 周元;两校将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N];海南日报;2014年

4 施琛耀邋罗静;联合培养国际法律人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记者 李雪林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推出联合培养研究生四大举措[N];文汇报;2007年

6 李欣瑶;甘肃省新增10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N];甘肃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孟昭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高职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余荣华;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记者 王橙澄;鼓励支援与受援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余潇;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继续实施[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翠萍;研究生联合培养动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蔡德彦;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李钰;大学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吕芳婷;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学业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英男;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6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范雯;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8 李晓;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赵善玲;山东省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云;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6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46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