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本文选题:比较文学 + 博士生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7期
【摘要】:介绍了曹顺庆先生在比较文学博士生的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曹顺庆老师以重视基础、中西打通为教学原则,采取的培养方式包括引导博士生阅读中华文化元典,背诵古代文论名篇;使用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精心设置课程,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强烈对撞;鼓励博士生参加各种学术实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指导确立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及研究内容;重视研究生德育与身心健康教育。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Cao Shunqing in the training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Cao Shunqing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spects are taken a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The training methods adopted include guiding the doctoral students to read the Chinese cultural meta code. Recite famous articles on ancient literature, use bilingual teaching, adopt original English textbooks, elaborate courses to achieve a strong confrontation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ies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encourage doctora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ademic practices,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promote thei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To guide and establish the direction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运城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顺庆;“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曹顺庆;;中外打通 培养高素质学生[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1期
3 曹顺庆;张金梅;;我们为什么要读“《十三经》”——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曹顺庆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06年04期
4 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年02期
5 曹顺庆;;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翠云;对文论“失语症”的几点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军平;张德霞;史光孝;;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还是译介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时成伟;;第二语言习得中文化休克现象的文学阐释及其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刘金芳;;对“阐发研究”作为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方法的质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余艳;杜吉刚;;论优化文学课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冯昀;;从狐狸形象到中西儿童文学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李震;;小餐馆里的孤独——《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与《孔乙己》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8 白晶玉;;浅析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视角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张益伟;;比较文学与比较思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孙媛;;试论现代性视阈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罗如春;;身份认同问题三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曹顺庆;王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纪燕;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金红梅;金学铁与鲁迅的杂文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殷猛;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与实践本位驱动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玲;残雪对卡夫卡小说模式的接受与变异[D];湘潭大学;2010年
4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建华;中国国内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米珂;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及其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林秀;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静;《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盈伶;抗战时期中国作家笔下的德国人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清良;话语建设与文化精神的承继[J];求是学刊;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淑艳;;刍议高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海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良;;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7期
4 王玄里;;浅谈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1期
5 ;博士生导师沈祖炎教授简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6 常玲;改进培养方式 增强能力教育[J];科技.人才.市场;1997年04期
7 卫佳;卫怡;江艳丽;;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北京、武汉高校人才培养状况调查结果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1期
8 刘明慧;对培养篮球裁判员执法能力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梁树发教授[J];理论月刊;2005年10期
10 宋天和;雷文慧;;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新论[J];洛阳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专家简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8:仿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方法吗[C];2007年
2 ;清洁高效净成形技术[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3 ;陈学飞教授简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领导机构名单[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5 ;授课专家简介[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6 ;研究院领导介绍[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7 易凌;雷二庆;王宁;吴东;吴乐山;赵达生;;对优化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思考——基于某院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8 邵淑月;王春香;李鹏;;关于体育经纪人培养方式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与会代表名单[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唐少清;;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探讨[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果;现代建筑技术与岭南园林融合的杰作[N];广东建设报;2007年
2 ;在宁两院院士简介[N];南京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徐艺源邋实习生 权小娟;网格模式与西安城市发展[N];西安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学通;建言献策谋发展 致力环保促科技[N];协商新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小琴;缪昌文:创新路上的奔跑者[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梁宾宾;陈仲强:给医院当“家长”[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晏向华;追求程序价值的多元化[N];检察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薛仁 王握文;创新团队领跑者[N];解放军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谷秀军;冲破人才“瓶颈”[N];金融时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周翼双;辨真假 识破广告“迷魂计”[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彦威;冬虫夏草无性型培养与鉴定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周伶俐;细菌纤维素生产菌的筛选、发酵及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郑仰桥;CO_2浓度和阳光紫外辐射变化对珊瑚藻生理生化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9年
4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宋克东;生物反应器内成骨细胞的扩增和组织工程骨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思晔;大型海藻细胞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重要工程参数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杨瑶瑶;人羊膜来源干细胞的性质及分化潜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邱木清;偶氮染料废水的植物—微生物复合净化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于晓辉;TrkB介导的失巢凋亡抑制与卵巢癌的转移和耐药[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发左;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转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化学双语教师知识结构及培养方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孟,
本文编号:1991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9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