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育博士研究现状及其走向
本文选题:教育博士 + 研究现状 ; 参考:《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4期
【摘要】: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国外对教育博士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概况、培养现状、问题反思和改革探索四个方面,经历了从宏观培养体系构建到微观培养策略优化的研究历程。由于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刚刚开始,对该学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探讨了我国设置教育博士学位的合理性和前期准备,但更多的是对国外培养经验的介绍,相对缺乏本土研究。随着我国教育博士学位的发展,可预见未来研究趋势将从借鉴走向本土。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 of Doctor ' s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clud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 the current situation , the reflection of problem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reform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应强;关于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政策建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2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锐锷;凌朝霞;;关于澳大利亚若干大学教育博士培养工作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2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3 郭海;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状况和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4 赵炬明;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下)——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王建华;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吴玫;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7 赵炬明;中国大学与院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8 李明忠;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9 王建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10 万力维;;大学学科等级制度的建构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玫;;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王建华;;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学科制度的视野[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牛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与对策[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洁;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姚云;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娜;中美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科;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叶引姣;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宋京霖;人文知识与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施华昀;我国高校硕士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胡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包平;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研究(1897~1937)[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张薇;论美国高等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殷小琴;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柳倩华;论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姚启和,康翠萍;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论设置教育管理博士专业学位培训大学校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2 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3 邓光平;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的历史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黎学平;英国专业博士学位的形成、初步发展及主要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5 袁锐锷;凌朝霞;;关于澳大利亚若干大学教育博士培养工作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孙沉鲁;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张应强;关于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政策建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月君;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现状的思考[J];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19期
2 曾超;;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之浅见[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5期
3 银建军;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4 刘勰,佘德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研究的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年05期
5 石阶瑶;;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耿秀荣;;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现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燕成;周成林;黄晓;;新课标实施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郑蕾;;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高玉;;鲁迅与文学翻译及其研究现状与前景[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龙新辉;;全球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长青;;急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潜力的新疗法——简述自体MSC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展望[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傅戈雁;石世宏;姚纯;;激光熔覆技术新进展[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周南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现状概述[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4 钱会南;;“九五”以来中医体质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何满潮;;软岩工程技术现状及展望[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6 王莉珍;;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现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张燕萍;王书臣;苗青;;中西医结合呼吸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何立纲;;TAO的病因病理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设想[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9 江建中;李永斌;;电动车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A];第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德文;彭瑞云;;高新技术武器及其损伤效应研究现状[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钟锋;从历史研究现状看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N];光明日报;2005年
2 国防科技大学 全方;国外无人驾驶车辆研究现状[N];解放军报;2000年
3 ;我国纳米技术研究现状[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张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及其研究现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5 周宗仪;中药开发研究现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西亚非所 贺文萍;俄罗斯的西亚非洲研究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周宗仪;中药开发研究现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郝新敏;国际医用防护服装的研究现状[N];中国纺织报;2003年
9 主持人 薛文东 李林 赵勇 博士;为炼钢生产助力[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廖建国;日本晶粒超细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②[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单初;基于交易环境的消费者信任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钱晓岚;复杂系统中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谢林柏;网络化控制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瑞雪;B2C网络商店的绑定导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阳;需求不确定下的供应链精柔协同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席莉莉;计算机辅助药物和蛋白性质预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刘琰;消费者鼠碑期望及其满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焱;基于可靠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汪秀婷;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璞;我国“体育营销”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饶玉梅;我国学科德育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周秀英;合作学习下个体责任感建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承坤;浅析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秀清;十五年(1985-2000)阮籍研究述评[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黄迪;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王志飞;中国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博雅;李开先戏曲创作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杰;蒋捷及其词作论稿[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春辉;本体进展及中西医人体经脉本体构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008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00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