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硕士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带动作用
本文选题:专业硕士 + 继续教育 ; 参考:《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摘要】:由于专业硕士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灵活的培养模式对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因此,专业硕士教育是实施高等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必须对专业硕士教育实行积极的发展政策、合理的分流政策、多方位的鼓励政策和校企合作的保障政策。
[Abstract]:Because of the vast development space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huge market demand and flexible training mode have great driv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refore,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play a better rol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 positive development policy to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A reasonable shunt policy, a multifaceted incentive policy and a guarantee policy fo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淮阴工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春荣;任丽芝;李颖;;美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利群;孙大廷;;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2 张朋召;;关于开展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赵纯;文秀娟;;云南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10年回顾与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郭长义;王凤玉;欧桃英;;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6期
5 齐欣;陈巍;;中美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历程比较[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孙大廷;;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绿峰;欧孝夺;李双蓓;覃文月;;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思考与建议[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冰玉;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文秀娟;云南省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苑金婷;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肖琳;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雷彦兴,王德林;美国当代学位制度的特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09期
2 洪成文;美国硕士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跃群;;要重视电大自身的继续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1988年04期
2 ;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人事厅关于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J];江西政报;1992年09期
3 郑建溪;王兴平;;本钢1994继续教育工作回顾[J];才智;1995年01期
4 车守宏;张瑾;;陵川县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调查[J];才智;1995年03期
5 刘中舒;;继续教育制约机制探析[J];才智;1997年02期
6 邹得志;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1期
7 沈玮玮;杜应祥;;针对贫困山区特点 开拓继续教育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04期
8 沈玮玮;杜应祥;;针对贫困山区特点 开拓继续教育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X4期
9 庄毅;;世纪以知识经济敲门 中国以继续教育迎战[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6期
10 齐宪代;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初步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创新工作思路 把握四个关键 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工作新路子[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孔煜;;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3 袁琳;;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中外继续教育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任德新;;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素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蒋鸣;;搭建继续教育平台 完善终身学习制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赵文军;李国强;;打响品牌 做强产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A];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提高自身素质 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01年
8 王守健;;加强市县邮电企业继续教育之我见[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陈竹青;;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馆员素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群英;;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馆员素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凡成 毕新成;关于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的辩证思考[N];中国人事报;2001年
2 陈文亮 杜明华;为有源头活水来[N];张掖日报;2006年
3 记者 黄妙英;抓好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N];广西日报;2001年
4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供稿;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 王智勇;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吴有仓;继续教育管理方式创新思考[N];甘肃日报;2005年
8 范易江;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N];中国档案报;2001年
9 王尚锋;我市五十多万人次接受继续教育培训[N];商洛日报;2007年
10 龙帆;中医继续教育将遵师徒制5年培养1000人[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李双久;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孟凡莉;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4 王炬;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刘雪妮;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机理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志强;城市增长的时空演进规律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洪音;中国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定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妍妍;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彤;长春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颖颖;武汉体育学院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4 束军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苏建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王晓瑜;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屠丽琴;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汪桂明;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春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O措,
本文编号:2021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021880.html